加強統籌 善用科技 積極解決民生「小事」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9 HKT

過去一周的輿論、新聞焦點,集中於中美關稅貿易戰、俄烏恢復和談,以及本港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附屬法例等「國家大事」。但對一般老百姓而言,在許多舊樓和舊區經常出現的樓宇滲水、冷氣機滴水、「垃圾屋」及蟲鼠滋生問題,還有店舖阻街、雜物霸佔屋苑公共地方、非法展示或張貼街招、海報等「民生小事」,才是最困擾市民的日常生活,影響社會和諧與「幸福感」,增加怨氣及對政府的不滿。
修訂衞生條例 加強部門執法權力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的《2024年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正是為了增強政府處理上述民生問題的能力。例如現行法例只容許相關部門人員在每日上午7時至傍晚7時之間,進入被投訴出現滲水、滴水或蟲鼠滋生問題的住所調查,相關業主或租戶往往會以未放工為由拒絕。草案將有關入屋調查時段延長至晚上10時,以及將無合理辯解下妨礙部門人員調查列為罪行,希望可提高找出滲水和滴水源頭的機會,及早要求相關業主糾正。
政府兩年前已調高了舖店貨物阻街的定額罰款額,成效頗為顯著,惟現時只有警方有權將涉嫌阻街的貨物移走充公。對於在私人屋苑出現的雜物阻塞通道、霸佔走廊及「垃圾屋」等行為,部門更缺乏清晰執法權力。今次修例明確授權食環署等部門,可以移除霸佔公眾地方的商舖貨品或住戶物品,以及清走「垃圾屋」內的雜物及蟲鼠的權力,並且有權向相關業主討回清潔費用。
此外,現時政府充公了涉嫌阻街的貨品及「易拉架」等宣傳品後,必須覓地方存放作為呈堂證物或等待物主認領,費時失事兼浪費公帑。修例讓當局可在一段合理時間後將相關物品拍賣或銷售,毋須擔心會被一些無理的物主、店主或業主追究刁難。
除了少數自私自利、妄顧公眾衞生與他人利益的有心違法者,絕大部分市民都會支持有關建議,但同時亦質疑是否單靠修例及提高罰則,就能夠迅速、有效地處理這些困擾市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關鍵是主事官員是否有決心解決該等「民生小事」,改善跨局、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以及有否善用科技來協助當局調查執法。
決心公屋打濫 從嚴執法獲社會支持
打擊公眾衞生黑點便是好例子。大部分黑點均已存在多年,市民投訴到心灰意冷仍未見情況改善,原因之一是大多涉及跨部門的管轄和協作。當中廢棄車輛問題就更為經典,並非因為部門缺乏執法權力,而正是因為太多部門都有權執法,大家互相卸責,最後變成無人願意擔大旗處理。
今屆政府深明「民生無小事」,指派政務司副司長領導跨部門工作組加緊處理,結果全港原有700多個衞生黑點,短短兩年內已減至僅餘下100多個,廢棄車輛問題亦有所改善。
打擊濫用公屋行為是另一例子。有關部門過去一直遇難避事,擔心即使依法辦事,也會引起部分租戶以至一些民粹政黨反對。今屆政府下定決心,從嚴執法,短短一年便成功收回了數千個長期遭人濫用的公屋單位,為政府省回大量公帑和縮短了輪候時間,並且獲得大部分明白事理,支持公平、公道的社會大眾支持。
善用科技方面,房屋署近期引入網絡攝錄機再輔以人工智能,協助揪出公共屋邨的高空擲物狂徒。食環署亦已於多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安裝攝錄鏡頭,以加強阻嚇力和協助檢控垃圾蟲。有人擔心利用攝錄影像執法會侵犯私隱,但對於每日都受到滲水、滴水及垃圾蟲鼠等衞生問題滋擾的市民,其身心健康與正常生活的權利亦必須依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