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網上減肥資訊逾4成屬誤導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9 HKT

網上「健康飲食法」琳琅滿目,但盲目跟風或反增健康風險。香港營養學會日前委託理大及都大調查,揭近四成受訪港人最少曾試過一款流行飲食法,包括「間歇性斷食」、「低碳飲食法」等,但相關飲食恐影響身體代謝率,有機會造成肌肉流失、記憶變差,甚至影響心肝腎功能等風險。學會提醒,網上健康資訊不少未經科學實證,甚至屬誤導,如標榜「吃鹽能消炎」等。有女士誤信「戒澱粉和糖」可增重,導致肌肉嚴重流失,結果需兩年治療始復原。
今次調查以網上問卷方式,在今年3至5月期間成功訪問916名成年人,男女比例約為4:6。當中約兩成受訪者曾試過「間歇性斷食」;17%人試過「低碳飲食法」;8%人選擇「高蛋白質飲食法」;3%人嘗試「生酮飲食」。最多受訪者表示嘗試流行飲食法的目的是「體重管理」、其次是「改善健康」;但調查發現受訪者飲食習慣並不健康,如少於5%受訪者每日會吃足健康攝取的「三份蔬菜」,逾半人更每周最少吃一次可致癌的加工肉類及相關食物。
誤信戒澱粉糖可增重 後果嚴重
受訪者亦依賴社交媒體、親友或電視獲取健康資訊,惟許多內容其實未經科學實證。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指,隨機抽樣檢視136個網站提供或轉載的減肥資訊後,發現高達42%屬誤導,形容不少更是「偽科學」,甚至屬無稽之談。他舉例,攝取飽和脂肪會增加發炎及患癌機會,亦會引致心臟問題、腦退化等,「世界各地政府都呼籲應減少攝取,但網上有帖文推介用豬油炒菜,聲稱可增加攝取Omega-3」。另飲食中攝取過多鹽分,也有機會影響血壓,乃至腎臟、心臟健康,「網上卻有口號式宣傳『多吃鹽﹗能消炎』」。
過來人Kelly分享,當年因想增重,聽從朋友建議戒掉澱粉和糖,結果兩個月內體重由99磅跌至89磅,更出現嚴重肌肉流失,「要做兩年治療,定期見營養師和做運動,體重才慢慢回升」。
「低碳飲食」體重易反彈
學會亦逐一拆解不同飲食法謬誤,以「生酮飲食」為例,原本用作治療癲癇,其特點是將日常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降至極低水平。丁浩恩指,採用時需嚴謹監測,否則會對肝腎、心臟功能造成很大負擔,「生腎石、肌肉流失、精神問題……這些全部都有可能出現」。至於「低碳飲食」,則會減少身體肌肉,降低代謝率,且容易造成體重反彈。
丁提醒,即使配合運動,進行上述飲食法亦難獲健康體魄,「人體需要蛋白質和充足澱粉,才能增加肌肉。若無足夠能量訓練肌肉,當脂肪與肌肉比例越拉越遠,再減重等於又是減肌肉」。
調查亦揭28%受訪者通過「少食一餐」或「不吃碳水化合物」減肥。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梁婉玲指,這種間歇性斷食如令身體進入「電話慳電模式」,不能減肥之餘,更因要消耗肌肉製造能量,導致肌肉流失;同時不吃澱粉也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使人的記憶力及精神變差,甚至引致血糖低、情緒不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