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盃》辯論賽港島民生奪冠

星島日報-教育
更新時間:03:00 2025-05-1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9 HKT

  為加深學生對國際關係及外交的認識,聯校國際關係及外交學會主辦相關辯論比賽《國關盃》前日舉行總決賽,辯題為「應對當前國際形勢,中國深化與全球北方/南方經貿合作關係為較優戰略」,由英皇書院與港島民生書院展開連番激辯。後者憑藉論證中方應擔起連繫南北的橋樑,促進與北方的經貿合作發展科技產業,並帶領南方經濟發展,終成功奪魁。
  由拔萃女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學生組成的「聯校國際關係及外交學會」,主辦第二屆全港中學國際關係及外交辯論比賽《國關盃》,今屆賽事共有超過32隊參賽隊伍,上周六在香港大學舉行總決賽,由支持南方貿易的英皇書院任甲方,與乙方、支持北方貿易的港島民生書院對壘。
英皇書院獲得亞軍
  甲方英皇書院主辯劉承浠甫開場即界題,引用「勃蘭特線」界定「全球南方」與「全球北方」,北方國家意指歐美、日本、韓國等富裕國家,其餘生產低端產物的發展中國家則稱為南方國家。
  中美關係備受全球關注,劉承浠指出,地緣政治衝突下,以美國為首的北方國家出於全球化思潮及國家安全考慮,針對中國開徵關稅及進口配額,導致中國與北方的經貿關係疏離,例如美加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日本對中國出口晶片實施出口管制等;而中國正處於產業升級階段,積極發展半導體、電動車等高增值產業,南方國家龐大的消費市場有利消化出口貿易。
  乙方主辯蔡呈樂反駁,南方市場對高增值產品的需求低,當地亦以製造業為主,過多中國產品流入將威脅本地企業;反之北方國家更有能力購買高增值產品,例如德國寶馬汽車明言有意引入由中國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DeepSeek。
  甲方第二副辯周頌謙駁斥,荷蘭在美國壓力下,禁止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光刻機」,再引用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指「生存永遠優先於經濟利益」,反問「如一個國家的高端產能是軍民兩用,關乎國家安全時,(北方)怎會願意進行深化經貿合作關係?」
  乙方第二副辯楊懿晴先後以成語「過猶不及」、「瞎子摸象」和「審時度勢」,反駁甲方忽視南方國家經濟疲弱及中美合作的可能性,而中國通過與北方合作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連繫南北關係,成為全球體系的倡導者,「當兩個國家深化合作,唇齒相依,雙方便會更傾向避免衝突。」
  在結辯環節,乙方結辯廖啟朗以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指出當代「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促使中國維持與南方合作,而長遠為有效發展科技及經濟,中國宜適度轉移貿易至北方市場,並擔起連繫南北的橋樑,促進與北方的經貿合作,並帶領南方經濟發展。最終,港島民生書院憑藉較佳的表現,贏得總決賽冠軍。
評判倡論點宜放眼未來
  評判之一的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沐恩建議,兩隊論點方面宜放眼於中方未來百年與全球的合作機遇,以及如何解決南方國家的經濟問題,例如提出假設,論證北方40年後如何與中國修補關係等。香港律師會上屆會長陳澤銘則期望兩隊勿看輕自己的言論,未來或會成為政治人物的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