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中東只求財 棄價值觀外交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8 HKT

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國總統,首次外訪選擇中東3國,實踐其交易哲學,一心求財,與中東國家做重大交易,且狠批美國一直以民主自由等名義插手別國政治,即所謂價值觀外交。特朗普這種只談經濟而不干涉別國意識形態的外交政策,表面與中國甚為相似,然而本質卻極大不同,中國推動的是與別國平等互利雙贏,特朗普則只講美國獨贏,並以經濟、軍力作要脅,損人以自肥。
插手別國內政 以制裁改變政權
特朗普一如首任時,首次外訪選擇中東,而非如其前任般選擇西方盟友。特朗普以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為首訪對象,因中東國家有錢,並願意用錢換取美國友好,可成特朗普推翻價值觀外交,落實與全球做大交易的最佳示範。
美國幾十年來外交策略,都以推動全球民主、自由、人權名義,插手別國內政,並以經濟制裁、軍力脅逼、顏色革命等手段改變別國政權,特朗普上周抵達沙特就發表演說,讚揚沙特的輝煌奇蹟,不是由那些喊着民主自由的全球主義者、干預主義者所創造,而是中東地區人民自己創造,他並藉此狠批過去很多美國總統自以為職責是,審判外國領導人靈魂和所謂罪行,干預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懂的複雜社會,結果毀掉的國家遠多於他們建設的。
特朗普狠批價值觀外交,因他蔑視有關價值,更認為美國在全球推廣是蝕本生意。他曾說,美國過去打仗,打贏了可獲戰利品,如控制別國、拿走石油,但現在美國幾乎轟炸了整個中東,炸爛後走人,沒得到任何好處,反而美軍保護各地區安全,卻讓歐洲等其他國家搭順風車,享受安全地賺錢。因此,他一方面認為,有錢亦應由美國來賺,另方面則歐盟要增加軍費購買美國武器,並要求日本、南韓、烏克蘭、台灣等多交「保護費」。
特朗普的新外交策略有破亦有立,破除美國蝕本外,更要確立賺錢渠道。特朗普選擇中東作重大交易對象,皆因中東國家政治制度,經常遭西方批評為專制、逼其更改,且中東因石油蘊藏而擁有巨富,樂於用錢與特朗普交易,換取美國不干涉。此令特朗普中東之行滿載而歸,特朗普和沙特簽署142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軍售定單,沙特並承諾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卡塔爾與美國簽署總值逾2435億美元協議,包括購買波音客機和武裝無人機等;阿聯酋亦簽協議,用2000億美元購買美貨、增加在美投資。
交易哲學響頭炮 向世界示範
特朗普訪問中東,為其交易哲學打響頭炮,並向世界作出示範,正如《華盛頓郵報》說,他向世界傳遞訊息:「跟美國做生意,美國就不會干預你們」。
特朗普只講做交易賺大錢、不講意識形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策略,看似與中國相似,但其實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中國與別國交往,建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信念,相信全球共坐一船,各國各民族風雨同舟、榮辱與共,並助各國人民共同實現美好生活,所以中國與別國尊重包容、平等互利,追求你好我好的雙贏。例如上周中國拉美論壇,中國鼓勵中企擴大對拉美投資,多間中企宣布在巴西合共投資逾210億元人民幣,中國亦向拉美提供660億元人民幣信貸資金額度,促進中國拉美共同發展。
相對而言,特朗普就只講美國贏,要中東國家單方面購買美國貨、投資美國,向美國輸送利益。中東國家富有,可用錢取悅美國,與特朗普交易,但其他國家就難如中東般「慷慨」,結果就要承受特朗普的脅逼。經濟上,特朗普以狂加關稅要脅,逼各國簽城下之盟,向美開放市場、購買美國貨,否則就要遭高關稅懲罰,政治上更覬覦別國土地、資源,他已成功逼使烏克蘭向美國交出礦產資源控制權,亦已提出吞併加拿大、格陵蘭,搶奪巴拿馬運河、巴勒斯坦加沙等建議,且不排除武力奪取。
因此,特朗普雖摒棄美國與西方高舉的價值觀外交,不以外交、武力操控別國,卻以做大交易為名,搶奪別國財富以至領土,以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其霸凌別國行徑,較諸價值觀外交,更加橫蠻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