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中東簽證便利化 香港經濟新引擎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7 HKT

  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商貿代表團訪問中東,在行程最後一站科威特宣布了本次訪問的六大成果,當中包括了卡塔爾、阿聯酋對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給予30日免簽證安排,阿曼也將免簽入境期限從10天延長至14天。
  這意味着香港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國家的人文交往將更緊密,以民間交流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共同搭建不同經濟體之間相互理解、文明對話的合作網絡,迸發更多商機。香港亦能從此中找到新經濟引擎。
  首先,在香港的支柱產業金融領域,簽證便利化直接推動兩地金融人才流動。面對中東地區規模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香港金融人才可更頻繁地前往這片「藍海」,無論是參與當地發展項目的融資、為發行伊斯蘭債券提供專業意見,或是游說中東資本選擇香港作為進入亞洲市場的跳板、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都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有莫大裨益。
  在日漸過從甚密的交流中,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規避。在更妥善的風險管理投資環境之下,對中東企業赴港二次上市、兩地ETF互通及主權財富基金合作等投資標的,投資者及整體金融市場的保障得到進一步鞏固。
  其實,筆者曾聽香港製造業前輩提及業界在上世紀前往中東營商的經歷,但因當時香港與中東國家之間的交流設限,之後更隨製造業北移而使兩地經貿往來逐漸式微。
  但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東市場受到越來越多港商的重視。簽證便利化直接減少了企業的時間與行政負擔,尤其利好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港企赴中東參展、洽談業務、商務考察等活動,確定性及靈活度提升,有利合作意向的達成。
  海合會國家近年來正積極致力於經濟多元化,從傳統的能源出口主導,轉向金融、科技、航空、新能源等高增值產業,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的「八大中心」定位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合作基礎。
  以創新科技產業為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可以依託內地強勁的研發及製造能力,通過簽證便利化去建立中東分銷網絡,結合中東資本與中國技術,形成協同效應,促進兩地創科產業的發展。
  中東對香港的簽證便利化看似僅為一個細小的切入口,但從金融服務至傳統貿易,再到創科產業,隨人員流通的壁壘屏障被打破,這種軟性的交流將會轉化為實際經濟收益。特區政府正積極探討與海合會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等合作,相信在此過程中,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將更加凸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劉興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