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錶手環個別品牌測心率偏差21%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6 HKT

智能手錶及手環近年常被用作監測健康數據工具,但其準繩度未必可盡信。消委會昨引述國際組織測試數據,發現44款在港有售的智能手錶及手環中,個別樣本量度的運動及健康數據誤差較大,有同一品牌的3款樣本均將輕微手部動作推算為「步數」;亦有品牌量度心跳速度(心率)時偏差超過21%;或在量度血氧量時偏差較高。消委會指,智能手錶及手環量度數據,只宜作參考之用,不能作為醫學用途。
今次測試由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CRT)統籌,38款樣本為智能手錶,6款為智能手環。結果有15款智能手錶獲得最高4.5星評分,當中以Garmin的「fenix 8 AMOLED」最貴,達9799元;Amazfit的「Active」則最平,售1098元;至於港人熟悉的蘋果「Watch Series 10GPS」及「Watch SE(Gen2)」亦同獲4.5星評分。另智能手環中僅1款獲4.5星評分,為小米的「Smart Band 9 Pro」。
消委會指,今次大部分樣本在估算步行及跑步步數上表現不俗,偏差不超過7%;25款智能手錶表現更佳,偏差不超過3%,尤其在跑步時偏差更低。不過,「博能Polar」有3款手錶在估算模擬日常生活的步數時,可能將輕微的手部動作推算為步數,導致偏差高達59%至74%。
數據結果勿作醫學用途
所有樣本均有量度心率功能,測試發現半數智能手錶樣本在面對不同的活動時,量得的數據偏差不多於7.5%,屬表現良好。惟「Withings」兩款手錶在大部分活動情況下的偏差均逾11%,在踩單車時偏差更逾21%,僅獲2點評分;小米的「Smart Band 8 Active」智能手環在大部分活動中,心率偏差亦超過11%,同獲2點評分。
另不少港人在新冠疫情期間,亦靠自行量度血氧決定應否求醫。惟今次有量血氧功能的35款智能手錶表現懸殊,僅9款偏差不多於1.12%,而獲4.5點或以上評分。表現最差的小米「Watch 2 Pro」及華為「Watch Buds」,偏差別達2.56%和3.01%,僅獲1.5點及1點評分。
消委會續指,全數樣本的內置可充電池「叉滿」需時介乎1至2.9小時,當中最貴的Garmin「fenix 8 AMOLED」在充滿電後可用20.8日,與其餘4款樣本並列最持久;蘋果「Apple Watch SE(Gen 2)」、三星「Galaxy Watch FE」和「Galaxy Watch Ultra」只能維持1.5至2.2日,即差不多隔日便要充電1.8至2.4小時才能「全滿」,續航力較遜色。
消委會研究及普查總監張昕帆提醒,相關產品測試結果不能作為醫學用途,美國及歐盟在去年及今年4月,亦先後發出回收警報,「如某些產品聲稱可量度血糖,但實際上準確度太低,令部分糖尿病人得不到適當治療,香港消費者也要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