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回暖提振市場活力 香港金融中心有序復甦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5-05-1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6 HKT

  受惠於外部形勢變化、政策利好等積極因素,香港金融市場今年以來好事頻頻,蜜雪集團、滬上阿姨等企業已先後上市,而昨日截止認購、超額達119倍的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很快亦會掛牌,預料將憑藉300多億元(港元,下同)的集資額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與此同時,本港投資銀行家職位、私銀和家辦牌照數目亦有所增加。綜合這些客觀事實,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香港金融市場正處於有序而健康的復甦軌道。
  過往幾年,港股表現確實慘不忍睹,IPO集資額在全球一跌再跌,所以「遺址論」「玩完論」才有炒作的空間。但歷史經驗證明,金融市場總是有起有落。今年以來港股反彈兩成,復甦態勢相當明顯,但好戲還在後頭,因為尚有130隻新股(主要是內地企業)等候上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願意成人之美——寧德時代2月申請在港上市,中證監審批僅25天便放行。香港因利乘便,迎來了一隻優質中概股,但我們還可爭取更多,更好的日子陸續有來——內地創新型製藥企業恒瑞醫藥已開始招股,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軍企業奇瑞汽車則快要招股,兩者集資額均以百億元計,同受市場矚目。
寧德審批25日即放行
  今年市道回暖,原因並不特別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內地氣氛大有改善——無論中央的刺激經濟措施,抑或民企(特別是科技企業)的技術突破,均有利於資產重新估值,特別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是引發國際投資者對中港股票的濃厚興趣。加之特朗普「五時花六時變」的關稅政策,動搖了市場投資美國的信心。種種機緣之下,香港便乘着開放體系的傳統優勢,吸引了許多資金。
  但上述情況畢竟是被動的,香港的復甦還源於主動的改革。去年9月起,我們下調了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時的最低市值門檻,也修改了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進行併購交易的獨立第三方投資規定,另外還有持續優化審核流程方面的改革。這些舉措很有必要,因為有助縮短上市周期,優化上市生態,特別是鞏固了香港作為科技企業首選上市地的優勢。這些改革未必能夠立竿見影,但隨着內地氣氛改善和美國自我折騰,效果就慢慢顯現出來。
  最近中美就關稅戰達成「停火協議」,但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兩國矛盾那麼大,停火顯然是難以持續的。香港身處其中,難免要面對種種挑戰,但機遇亦源源不絕。早前美國警告要將中概股除牌,後者會轉戰何地?答案不言而喻。中國企業只要做到一定的規模,就會因為「中國」的標籤而動輒得咎,例如寧德時代,雖然沒在美國上市,年初卻被莫須有地列入所謂「涉軍企業黑名單」,所以有規避美國打擊的逼切需要。類似的中資企業其實不少,香港要做的是持續完善金融體系,讓上市更容易,敞開雙手歡迎它們。
更好發揮「超級聚寶盆」功能
  香港是國家門戶,角色非常獨特,這個優勢並不是相對封閉的內地市場可以媲美的。當前,中央正着力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多中概股有「走出去」的需求。惟在中美博弈持續下,中國資本在西方掛牌已不再安全。所以,香港絕對有條件重新成為IPO集資額全球第一的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超級聚寶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