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去年業績欠佳 精簡人手大勢所趨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5 HKT

恒生銀行(011)罕有地進行廣泛裁員,並仿效母公司滙豐,要員工重新面試,與「街外人」爭「位」。有學者認為由於AI(人工智能)逐漸取代人手的工序,令業界有條件裁員,籲基層員工應增加技能以提升競爭力。對於公司的安排,有恒生中層員工感無奈,並說:「大家都係等通知,非常被動」。分析認為,恒生進行大規模裁員,反映香港經濟環境轉差。由於香港經濟不穩,加上消費模式改變,企業自然會從控制成本方面着手,除縮減公司規模外,甚至把部分工序外判,以節省成本。
本報率先於昨日報道恒生擬廣泛裁員的消息,個別部門削減人手幅度10至50%,擬6月底前完成。恒生銀行發言人未有否認,並指該行不時檢視業務組合和營運,並作出適切調整,包括優化或創建新職能、調整業務架構,以及提升員工技能等。
都會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林一鳴分析,恒生裁員主要涉及經濟轉差及盈利增長減慢的因素。他指出,該行2024年全年業績不太理想,總收入增長只有2%,盈利增長只有3%,若不裁員及縮減開支,估計2025年業績將會更差。
或將部分工序外判
金融學家李兆波指出,為了給股東一個交代,裁員無可厚非,但此舉或損害恒生一向的「人情味」形象。他指近年大量滙豐(005)管理層入主恒生,令兩者經營風格漸趨相近。同時兩者業務重疊問題日益嚴重。他說:「兩者在零售銀行、財富管理、商業貸款等領域直接競爭。滙豐在高端客戶服務更進取,令恒生陷入定位模糊的困境。」
浸大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偉光指出,近年AI的出現,已影響工作流程,他敦促基層員工醒覺,呼籲他們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增加職場競爭力。又指本港目前GDP增長僅約2%,經濟不穩、加上全球競爭、消費模式轉變,相信機構會更加考慮如何控制勞動成本,料接下來不同機構,會進行架構重整,把規模控制得越來越小,甚至將部分工序外判。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黎卓斌表示,因應AI應用浪潮,使業界有條件精減人手。至於會否令其他企業仿效,黎卓斌認為各行業情況不盡相同,難以一概而論。
他又提到,目前中小企被銀行「Call Loan」(提早還錢}的情況較去年已大幅改善,再經政府與銀行協商重組還款期,已紓緩企業資金壓力。
紅蟻資本投資總監李澤銘表示,恒生裁員反映銀行業轉型,如本地金融業由以前面向環球,現在更多面向內地,令需要面對客戶的前線員工數目減少,因此調整結構屬正常,並說:「滙豐其實都已經差不多完成這個短期結構調整,所以恒生會跟隨,市場也不算特別意外的。」
獨立股評人溫傑則看淡銀行股後市,建議投資者轉投其他板塊。恒生銀行股價昨日早段曾跌近1%,觸底110.1元後便反彈,高見111.8元,並以近全日高位111.6元收市,升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