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皇粥店突全線結業33年品牌告終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0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9 HKT

  開業33年的海皇粥店宣布全線結業,並即時終止僱傭合約。勞工處指,接獲逾80名員工求助,反映遭拖欠薪金及解僱補償等,追討金額超過800多萬元。積金局亦披露海皇未有為約130名員工繳交部分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57萬元。有工會指收到的求助個案中,大部分員工年資均超過5年,且原定在前日收的4月份薪金,最終化為烏有。有來自佛山的外勞指,前晚知悉公司結業後,昨已被要求搬出員工宿舍,直言「太不合理」;有年資25年的分店經理指,公司去年下半年起已延遲約2周發工資,但未料最終會突然倒閉。
海皇粥店在1992年開業,是本港少見主打粥品的連鎖食肆,而其結業早有跡可尋,集團在去年8月起陸續關閉元朗、沙田等5間分店,全港運作的分店只剩7間。至前日晚上,其母公司「海皇國際有限公司」向員工發信,稱基於經營環境及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等因素,管理層決定終止全部業務,並關閉所有店舖及辦公室。昨日其分店、中央工場及辦公室等亦全數「拉閘」未有運作。
分店經理:聯絡不到負責人
  大批員工昨湧往勞工處求助。工聯會飲食業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必文指,工會收到約100人求助,合計最少遭拖欠300多萬元,實際數字可能會更多。他指,海皇有僱用本地工人及外勞,前者本應在前日收到4月份薪金,卻只收到公司結業消息,外勞也是同日獲通知,「公司之前已遲出糧,有本地員工遭拖欠10多日才發薪,但外勞的薪金一直準時發放」。他期望僱主現身交代事件,否則員工須經過漫長的時間和程序才可討回欠款。
  年資約25年的葵芳分店經理韋女士指,公司一般在每月7日出糧,但去年下半年起開始延遲約2周才發放工資,歎最近雖然生意較差,但沒料到公司會突然結業,「我要即時交還門店鑰匙,但現在聯絡不到負責人,且連同長期服務金,公司欠我差不多46萬元,只能向勞工處求助」。
  來自佛山的外勞吳小姐指,與3名同鄉受僱於海皇約一年,前晚知悉公司結業,昨已被要求離開員工宿舍,斥「太不合理」。其同鄉李小姐指,農曆新年後已發現公司出現倒閉先兆,如發現產品不齊全等,「我無俾人拖糧,但來港前已交了2年約3萬元勞務費,現在只做了一年就無得做,想追討番損失」。
勞工處:正積極跟進事件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指,海皇粥店分店數量銳減,反映資方早知財務狀況惡化,卻選擇以「突然結業」方式倒閉,令員工要自行申請破欠基金追討欠薪、代通知金等,「做法極不負責任,破欠基金並非企業提款機,尤其是有能力的大企業,不應將成本轉嫁社會」。另一議員梁子穎補充,隨着取消強積金對沖,破欠基金角色更重要,但其資金主要來自中小企供款,不應被大企業利用,「若有公司在清盤前涉及欺詐或轉移資產,負責人可能需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
  勞工處指,正積極跟進事件,並已聯絡海皇粥店管理層,敦促他們配合處理僱員欠薪及其他僱員權益事宜。積金局指,已啟動程序入稟區域法院向海皇提出民事申索,為受影響員工追討有關欠款及附加費。另海皇在本月12日本應繳交4月份的強積金供款,局方會密切監察供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