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滿月 逾千股已收復失地

星島日報-金融
更新時間:03:00 2025-05-0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5 HKT

  關稅戰開打滿一個月,港股在經歷單日破紀錄暴瀉逾3000點後,其實已悄悄修補裂口,統計顯示,目前超過1000隻股份已收復失地,83隻藍籌股中亦有37隻已突破關稅阻力,進一步攀升,尤以醫療及公用股最顯著。專家直言,「國產自強」下,關稅戰反令港股更有機遇,近期美股資金外流及港匯轉強,均支持後市看高一線,建議投資者是時候部署明星股追落後。
恒指於4月3日「對等關稅」後,幾日內從22849點累跌3589點,但上周五已重上22500點關口,距離填補大型下跌姴口僅一步之遙。目前跑贏關稅的藍籌股,最標青依次為京東健康(6618)、小米(1810)、石藥(1093)、安踏(2020)及阿里健康(241),較4月3日已累升介乎8.2%至15.9%。而傳統防守力高的長江基建(1038)、電能(006)、港鐵(066)等,升幅均超過5%。
京東健康彈16%冠藍籌
  以板塊計,科技股、有黃金股加持的原材料行業,以及公用股表現最好。不過,科技板塊內的表現分化,藍籌中最為跑輸就是美團(3690)及京東(9618),在外賣大戰硬碰之下,股價分別累跌16.1%及13.9%。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指出,過去一個月港股從低位反攻,其中投資主題是「國產自強」概念,資金追捧既不受關稅影響,亦支持中國加速自主研發的股份,令中美關稅戰之下,港股反而充滿機遇,「就算事態升級到中概股退市,香港都可以受惠。」
  他表示,近期港匯轉強,觸及強方兌換保證,一方面是來自新股資金泊入,對寧德時代、「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群核科技有憧憬;另一方面是不少資金基於憂慮美國經濟衰退而流到全球,港股便是當中「最好炒」的目的地。他稱,兩大因素均為港股後市提供動力,未來可維持日均成交額逾2000億元,「已經唔止補裂口,要邁向兩萬三」,至於再進一步的催化劑仍要視乎中美談判結果及國策出台。
明星科技股有力追落後
  對於接下來投資板塊,聶振邦認為,資金已有輪換跡象,由公用股流向風險胃納更高的板塊,特別是一眾明星科技股,包括「ATM」騰訊(700)、阿里巴巴(9988)、美團(3690)等,相信有力追落後。他亦看好新能源車股,當中比亞迪(1211)、小米(1810)亦已備受資金追捧;另外國策扶持之下,消費股亦可留意,例如周大福(1929)、海爾智家(6690)等有炒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