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ESG退潮無阻能源轉型核電減碳國際呼聲變高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2 HKT

美國正值ESG退潮,中電(002)集團庫務及項目融資高級總監王航指出,市場對能源轉型的需求仍然殷切,以零碳排放的核電為例,已逐步獲國際接受,該集團早年已將核電加入能源組合,並透露未來將啟動發電機組氫能混合試點項目,為達致碳中和目標全力推進。
中電早於1985年與中國廣核集團合資興建大亞灣核電站,並於1994年起為港輸入核電,未來亦計劃引入更多零碳能源,包括核電,推動碳中和。王航表示,過去較長時間各國對核電減排存在爭議,但推動碳中和工作已時間不多,俄烏戰事令發電燃料成本增加,亦令不少國家改變對核電的看法,「歐洲多國轉向使用核能,增加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她指出,世界銀行長期針對核能的投資禁令,近期亦開始改變口風,種種態度對於中電支持核電發展的計劃更有信心。
中電的零碳排放願景走三部曲,首階段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以天然氣取代;之後增加零碳能源,逐漸降低天然氣的比重,以及探討新能源包括綠色氫能及儲能的發展;最終達至2050年淨零排放。而去年香港的發電組合中,天然氣比例已佔52%,核能佔31%,煤則佔約16%。
在能源轉型資源的分配上,中電早已確立未來核心業務聚焦香港及中國內地,並優先香港投放資本。相對地,海外業務則傾向採取合作模式,包括在印度的Apraava Energy已成為50%的合資公司,而經營澳洲市場的EnergyAustralia亦將探索不同方案,尋找合作夥伴。王航表示,中電非常重視減碳承諾,但能源轉型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完成,故有必要與合適的夥伴共同合作,令企業持續有效成長。
海外業務「自給自足」
王航續指,從資金層面而言,集團鼓勵每間海外業務主體「自給自足」,即在當地為自身項目進行融資,並根據年度發展目標及股利策略,適度透過經營利潤進行再投資。她形容,此舉就如投資初創公司,「每個項目都是初創,產生到現金流可以考慮再投放到新的初創」,不但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支持,亦可對沖不同業務市場的財務風險,更可取之市場用之市場,對當地社會經濟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