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鐵試推「貓狗同行」 助建人寵共融社會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5-03-2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7 HKT

  輕鐵5月起試行為期兩個月的「貓狗同行」計劃,儘管設置的限制頗多,但足以令許多飼養者萬分雀躍。香港早就是一個中產階級主導的社會,這個階級素來是比較喜歡貓狗的,加上近年年輕人生育意願不如往昔,養貓養狗也就成為一種替代的選擇。但出於種種原因,在香港帶貓狗出行總是困難重重,如今輕鐵推出上述計劃,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假如計劃能夠恆常化,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又願意仿效,那麼必將有利於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人寵共融」的社會。
「寵物友善」不及英日台
  對於乘客攜帶寵物乘搭,本港公共交通工具缺乏統一的安排——的士、公共小巴、非專營巴士等可以酌情決定,但市民最常乘坐的港鐵和專營巴士,卻不允許這樣做(導盲犬除外)。故此,飼養者若要攜同貓狗出行,假如本身沒有私家車,出行時肯定要面臨諸多阻礙。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奉行的一切標準都是最高的,但在「寵物友善」這一項卻很落後。在英國,地鐵、巴士、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都容許攜帶小型犬隻,只要繫上牽繩,或者將其放在寵物袋內就可以了。至於日本,JR和近鐵亦有類似安排。與香港同樣是華人社會的台灣,無論是台鐵、高鐵,還是台北捷運,都允許飼養者攜同貓狗上車,甚至連另外購票也不需要。
  我們明白香港有着人口稠密、環境擁擠的特點,但這未必就是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寵物友善」政策的理據,畢竟英國、日本和台灣的鐵路也是人頭湧湧,為甚麼它們卻沒有那麼嚴格呢?其實,只要我們略作變通,例如將列車的其中一、兩節車廂設為寵物專用,規定飼養者不能讓寵物落地,狗隻一定要戴上口罩,諸如此類,就可為飼養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時確保安全。
宜逐步推廣至各類公交
  無可否認,部分市民覺得飼養寵物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覺得很難打理,也有人出於安全和衞生理由而反對。這些意見當然要尊重。但換一個角度看,根據2019年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全港逾24萬住戶(佔所有住戶9.4%)有飼養貓狗。此外,寵物相關行業亦越來越蓬勃。這些事實充分反映,相當多市民是喜歡與貓狗共處的。因此,為他們提供更大出行上的便利,理所應當。事實上現時已有一些商場准許寵物入內,大體上不出亂子,說明「人寵共融」是完全可行的。
  當然,一下子要求所有公共交通工具落實「貓狗同行」政策是不現實的,應該按部就班。輕鐵的計劃只是試行性質,遠遠未去到恆常化的程度,而且僅限於周末和公眾假期,要購買「貓狗同行證」,貓狗體形又不能過大,還規定貓狗必須完全放入專用袋內,中途不可開啟。但作為一個新措施,即使限制較多,仍然是值得歡迎和鼓勵的。
  我們希望,輕鐵的「貓狗同行」計劃,可為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累積經驗,提供參照,樹立典範,慢慢說服持反對意見的人士,將來在可行的情況下,逐步推廣至鐵路、巴士、甚至公共屋邨。這樣做,好處很多——香港可與國際社會看齊,飼養者可節省交通開支,整個城市也可展現更大的包容度,長遠建立一個「人寵共融」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