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元乘車」開刀 政界意見兩極
發佈時間:03:00 2025-02-19 HKT

《財政預算案》下周三公布,長者2元乘車優惠成為全城焦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稱「社會有共識」,如計劃完全不作改變,對政府財政長遠不可行。政界對削減優惠意見紛紜,當年力倡降低年齡門檻的民建聯表明反對,稱政策有很多難以量化的社會效益,削減會影響長者對政府觀感。不過,有議員主張調整甚至收回60至64歲人士優惠,質疑當初下調門檻已脫離政策原意。
政府2012年推行2元乘車優惠計劃,鼓勵退休長者及殘疾人士外出活動或探望親友。上屆政府於2020年公布將優惠門檻降至60歲,2022年實施,但初期長者八達通卡不記名,濫用情況嚴重,政府之後逐步以實名制「樂悠咭」取代。
本年度開支料高達60億
門檻調低後深受歡迎,被多個政黨讚美為「德政」,惟數年過去弊病浮現,其中公共巴士、小巴「長車短搭」問題最令人頭痛,加上60至64歲人士的車資以正價計算,政府補貼負擔日漸加重。計劃支出由2021/22年度的13.95億元,增至2023/24年度的40億元,預計本年度開支高達60億元。隨人口老化,開支預料繼續攀升。
運輸署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分別約有175萬名65歲或以上、69萬名60至64歲合資格受惠人士持有樂悠咭以享用2元優惠,即後者佔計劃受惠人數約兩成八。至於兩個年齡組群的資助額,署方指現階段仍在收集各公交營辦商,於去年第四季的使用人次、資助額等數據,暫未能提供。
雖然政府多次表明無意改動年齡門檻,但不少黨派認為應把門檻回復至65歲,例如自由黨;經民聯則建議根據通脹調整,例如增至3元或4元。民建聯最早提出把2元乘車優惠門檻降至60歲,該黨今年表明反對削減2元優惠。身兼行會成員的民建聯主席陳克勤指,財赤不可歸咎於「2蚊車」,對長者不太公道。他向《星島》表示,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福利開支上升是正常,而造成財赤原因眾多,包括疫情、地緣政治等。他認為2元優惠不單純是交通補貼,還有許多難以量化的社會效益,如鼓勵長者社交,亦可減低潛在醫療開支。
陳克勤促政府交濫用數據
陳認為,不當使用問題確實存在,但不代表要一刀切取消某年齡層福利:「綜援、公屋也有個別濫用情況,不等於整個政策是錯的。」他促請政府交出科學數據,說明濫用問題嚴重性,才有基礎討論,例如若設金額上限應定在哪個水平。至於是否要求公交營辦商「落水」提供優惠,他認為言之尚早。他強調,削減優惠會讓長者對政府的整體觀感不佳。
不過另一行會成員湯家驊不同意陳克勤說法,指現時60至64歲人士大多仍有工作,有違當初政府讓退休長者參與社區的目標,建議金額由2元增至3元,並設每年上限1000次,「加多一元,正正是提醒市民不要濫用優惠,不相信會影響長者出行意欲」,又指毋須擔心影響長者對政府觀感。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管浩鳴認同取消60至64歲人士的2元優惠,建議劃一上調門檻至65歲。他強調2元優惠並非長者「就業交通津貼」,政策原意是鼓勵退休長者多出行,並感謝他們對社會貢獻,惟不少60至64歲人士仍在職,而統計處過去一直都以65歲為長者界線,不解「為何會弄了一個60歲門檻出來」,批評現行安排有違政策原意。
問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須否一併處理,管浩鳴認同,指中環至愉景灣航線的交通費成人收費約40元,相信居於當區的大多為中產人士,有能力應付交通開支。他指財赤嚴重,長者人口增,政府應優先幫助最有需要的市民,而非「掉進海一樣,投放無限金錢」。湯家驊則提醒不少市民居住在天水圍、元朗等偏遠地區,每日往返港島動輒花費約50元,「想不到有何方法進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