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推動經濟別期望過高 喜悅成果須共享
發佈時間:03:00 2025-02-17 HKT

港產熊貓龍鳳胎「家姐」與「細佬」日前半歲生日,昨日起開放與民眾見面,一如所料吸引了大量旅客和本地居民進入海洋公園排隊參觀。熊貓本來已經得意,熊貓BB更是萌爆,而且還是土生土長,由全港市民見證成長的姐弟孖B,即使守候需時民眾也感值得。
「捆綁式消費」模式惹質疑
首日開放情況大致順暢,未見混亂。但也有訪客抱怨園方的流水式入場安排,不滿見面時間過短,無法停留與一對港產熊貓BB合照打卡。
對於園方特設每日只有一場,每場最多40人,可與龍鳳胎共聚30分鐘的「貴賓團」,每位收費高達1500港元,不少市民及旅客都認為過高,批評海洋公園借熊貓BB「搶錢」,為早幾年因疫情和經營不善而出現的虧蝕填氹。也有人質疑現時探望熊貓與入園遊玩的「捆綁式消費」模式,強調6隻大熊貓都不是園方的獨有資產。
平心而論,相對於原有的「盈盈」、「樂樂」和中央新送贈的「安安」、「可可」,「家姐」及「細佬」肯定更受歡迎,尤其視牠們形同己出的本地熊貓迷。加上熊貓BB年紀尚少,需要較多時間餵奶、訓練和接受各類檢測,與民眾見面時間較成年熊貓短。若不設較嚴格的人流限制,定會進一步延長排隊時間,令更多為探望龍鳳胎而專程入園的市民和旅客失望而回。
此外,6隻大熊貓每日的膳食、照料,熊貓館的建設及維護,照顧人員和保育團隊的薪酬經費等,樣樣都要錢而且絕不便宜。園方藉參觀活動收取一定費用,以補貼相關開支和支持園方其他保育工作,實在無可厚非。而海洋公園作為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組織,亦是香港唯一同時擁有飼養大熊貓經驗和管理大量訪客能力的機構,將熊貓交予園方照料乃不二之選。如園方因失去熊貓相關收入令財困加劇,最終若非由納稅人埋單,便是由得其清盤結業,對香港整體旅遊業和保育工作都不是好事。
誠如本報早前指出,熊貓對香港經濟、尤其旅遊相關行業會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最直接受惠的是海洋公園,對其他景點、消費和企業的帶動作用有限,各界不應期望過高,反而應更重視其對本地居民帶來的喜悅和凝聚力。
須給基層等合理探訪機會
故此,政府及園方都必須時刻謹記,6隻大熊貓並不是單純的生財工具,而是屬於國家和全港700多萬市民所共同享有。園方應在切實可行範圍下,讓最多的市民和訪港旅客,包括經濟能力較遜,以及對園內其他動物和機動遊戲設施沒有興趣的人士,也盡量能分享到相關的喜悅及成果。
方法之一是善用科技與新媒體,讓市民與旅客即使未能親身入園,也能透過網上直播以至虛擬實境(VR)等方法探望一對熊貓BB。有人或擔心加強直播會削弱民眾親身入園探訪的動力,繼而影響園方收入。
但其實不論科技如何進步及逼真,始終無法完全取代實體的見面探訪,否則許多在網上已有大量照片、影片,以至4D虛擬實境的旅遊名勝,就不會照樣每日有大量旅客慕名到訪打卡。
正因為實體探訪難以取代,園方應提供合理的機會,讓一些本港的基層家庭、學童、長者、殘疾人士和少數族裔等,可以免費或以較低票價的團體方式入場與熊貓見面。也可考慮推出一些針對本地居民和熊貓粉絲的廉價門票或年票,只限入園探望熊貓,想玩其他設施要另外交費,隨時會令園方收入因減而得加,同時贏取更多市民對海洋公園及其保育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