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牙科實習無可厚非 各方理性溝通免爭拗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4-05-27
發佈時間:03:00 2024-05-27

  政府提出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建議最快明年強制本地培訓的牙科生要在公營機構實習一年,經評核後才能註冊執業,引發連場爭議。港府更公開了一個被掩藏了逾十年的秘密,港大牙醫學院的牙醫學士學位課程存在結構性問題,瀕臨被牙醫管理委員會(牙管會)取消認可,引起學生反彈,而各方又各執一詞,令爭議充滿火藥味。各方宜平心靜氣,理性討論,如何加強牙科生的臨床訓練。
  立法會正審議修例,坊間認為政府強制牙科畢業生實習一年,目的是緩解政府牙科診所人手不足,但政府否認,強調引入實習期是逼在眉睫,彌補現時牙科課程被指出現臨床訓練不足問題,面臨被牙管會取消認可的邊緣。
課程結構問題屬新舊流派之爭
  牙管會自2012年起就港大牙醫學士學位課程進行每5年一次的評審。醫衞局日前首次披露,牙管會在2014年評審報告稱,牙醫學院未能提供完整紀錄顯示學生臨床培訓等情況,2019年評審報告僅給予課程「有條件保留」認可,並要求學院提升學生的臨床培訓和經驗。可是,牙管會在2022年評審時仍未見改善,最終維持給予「有條件保留」認可,並去信醫衞局反映相關問題,指若情況未有改善,有機會取消認可課程。醫衞局得悉消息後,隨即與港大、牙管會開會,最終提出引入實習機制這個折衷方案,避免課程除名,牙科畢業生要像海外牙醫須應考執業試。
  醫衞局將這個被隱藏了逾十年的秘密公開後,消息人士更指個別牙科畢業生連牙都未剝過,猶如投下一枚震撼彈,令社會嘩然,驚覺牙科生的臨床訓練不足,若允許其執業,可能損害病人的福祉,覺得有必要為牙科畢業生引入實習期,與醫科生看齊。
  事件帶出幾個問題。第一,牙管會明知牙醫學院課程出現結構性問題,為何遲遲才向政府通報?牙醫學院為何回應緩慢?牙管會解釋,其評審工作是基於臨床經驗的結果,至於如何編排課程則尊重學術活動和自由選擇。
  說穿了,其實是兩個不同流派之間較勁。牙管會屬老一輩,故希望學院跟隨舊方法,以學生剝多少隻牙、診治多少病人等「項目式」計算學習成果,但牙醫學院課程採用新式的全人治療概念,着重病人的整體治療安排,而不拘泥於剝多少隻牙。不過,牙醫學院也並非全無改善,至少近年已因應牙管會的評審建議,把杜牙根和剝牙次數,以及診治50名病人等列為畢業條件,問題是這些改動是否完全滿足牙管會的要求,卻是另一回事。
與學生加強溝通化解不滿情緒
  第二,政府在游說議員時向外放風,有個別牙科生無剝過牙就畢業,是否誇大其詞呢?畢竟港大牙醫學院在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向來名列首三位,是本港莘莘學生心儀的神科,可是在政府消息人士眼中卻是個紙上談牙,沒有多少實戰經驗,形同抹黑整個牙醫學院和香港牙醫質素,令這批尖子猶如從天堂一下子打到地獄,相當憤怒。
  此外,牙科生覺得引入實習安排對他們不公,因從沒想過政府會改變遊戲規則,之前報讀時規定讀6年,畢業後便可執業,現在額外增加一年實習,打亂了其職涯規劃,而且若一早知道牙科課程有可能被取消認可,根本不會報讀。
  牙科生臨床經驗不足,疫情期間病人不願進行口腔檢查,令問題變得更嚴重,為保障病人利益,政府引入實習期勢在必行,但難免會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各方不宜意氣用事,應理性討論如何落實,加強牙科生的臨床訓練。港府宜與牙醫學院、牙管會和學生溝通,陳述實習對他們是如何重要,因政府牙科診所病人多,疑難雜症也多,在資深牙醫指導下,累積實戰經驗,有助提升其斷症和診療的本事,對日後掛牌執業大有裨益,並化解其對改革的不滿情緒。牙管會也要與牙醫學院加強溝通,就課程設計尋求共識,減少爭拗,才有助維護本地受訓的牙醫專業服務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