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倡以實證探索「藥食同源」效能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4-05-26
發佈時間:03:00 2024-05-26

  現代人着重養生,市面各式「健康食品」的宣傳鋪天蓋地,但大眾關注的益處、成效等問題,卻鮮有權威機構歸納出答案。
  首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將於本月28至29日舉行,主辦會議的香港浸會大學、其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在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會議提倡以實證為本的原則,驗證藥食兩用食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長遠希望大眾透過日常飲食管理健康,以及加強基層醫療。他又說,相關市場面向全球80億人,西方國家也有意發展,但浸大具中醫藥知識優勢,可扮演領導角色。
  日常不少食品都能藥食兩用,辣椒是其中一例,除可作蔬菜食用,亦見於中醫藥典——可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劉樂庭指,香港為中國人社會,大眾對藥食同源或藥膳的概念並不陌生,惟專家以外大多數人往往「似是而非」,未充分發揮「既是食品也是藥品」的效能。
首屆會議邀各地專家交流
  劉樂庭強調,草本食物的藥效,以及如何有效食用、食安規管等,需以實證為本的原則,透過科學、系統化的方法來評估,以增加認受性。他提及,本港近年積極發展基層醫療,而中醫也有採取預防性治療的「治未病」概念,會議將邀請各地專家分享及交流,如何透過實驗證明草本物質的藥效,長遠希望引領食品創新。
  藥食同源概念的經濟效益也不容忽視。劉樂庭指,藥物開發往往涉及新物質,需時驗證對人體無害,故研發時間長,相對而言,食物的安全性基本上已在人類多年食用過程中得到驗證,面向的更是全球80億人的龐大市場。
  美國今年初亦高規格地舉辦Food is Medicine(食物是醫藥)峰會,反映西方國家對該領域有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