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到港高才已就業18%從事創科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4-05-26
發佈時間:03:00 2024-05-26

  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吸引人才,有調查顯示,54%到港人才已就業,當中18%從事創新及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業。有透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的創科人才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去年通過各種網上平台尋找來港工作機會,最後經過6輪面試,歷時3個月,終成功入職。有創科人才則表示,其公司對研發人員的需求很高,但吸引這類人才來港發展有一定難度,希望政府在吸引行業精英方面可提供更多資助。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為有興趣來港的海內外人才提供就業、本地職位空缺以及交通等各方面資訊,截至今年4月底,人才辦已處理超過1.7萬宗查詢,並轉介超過4400宗支援服務要求。
早前舉辦創科專題講座
  人才辦計劃在今年舉辦最少36場主題講座和工作坊,幫助新抵港人才快速融入本地社會,關注他們各種生活需求。人才辦早前舉辦創科專題講座,探討創科人才在港發展的機遇,支援他們落戶香港。
  來自湖北武漢、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Intact Lab Hong Kong數據科學專家陳曉龍表示,去年12月通過各種網上平台尋找來港工作的機會,當時經過了6輪面試,歷時3個月,終於成功入職。
  他指出,投考時因需進行英語面試,故建議欲來港人才在面試前宜尋求一些英語面試的輔導。其公司的文化十分多元,有來自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和內地等的同事,工作環境和待遇亦很理想。
  來自廣東佛山的黃劍橋在港工作多年,現時是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公共事務總監。她表示,實驗室是由香港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聯合創立的新能源材料和器件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為政府重點發展的世界級百億創科平台「InnoHK」項目成員,中心希望招募具有相關產業經驗的技術及業務拓展專員進行研發等,對研發人員的需求很高。
政府續吸納海內外科技人才
  但黃劍橋指出,通常從事這類產業的人士,在內地的收入均較高,要吸引他們來港發展是有一定難度,故希望特區政府在吸引行業精英方面可提供更多資助。
  政府於去年11月就「高才通」計劃簽證抵港超過6個月的人士進行跟進調查,結果顯示54%到港人才已就業,當中18%人才從事創新及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業。政府將繼續透過「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人才清單等措施,吸納海內外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