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鉅:貨櫃碼頭轉用途須政府決策

星島日報-金融
更新時間:03:00 2024-05-24
發佈時間:03:00 2024-05-24

  長和(001)、長實(1113)以及長江生命科技(775)昨日均舉行股東會,當被問及葵青貨櫃碼頭土地用途時,長和主席李澤鉅坦言,「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持續下跌是不爭事實」,但貨櫃碼頭土地用途應否改變是一重大議題,亦超出集團決定範圍,應該由政府來做決策。對於近期地產市場情況,他認為本港樓市一直有剛性需求,亦不太擔心旗下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租務情況。
李澤鉅稱,會繼續與政府及業界溝通和合作,為香港貨櫃碼頭發展尋找出路。談及本地樓市,李澤鉅表示,香港樓市一直有剛性需求,長遠發展仍得到支持,「撤辣」後,本地樓市將繼續由房屋政策及利率走向主導。至於樓盤定價,他稱不可一概而論,定價因應每個物業的不同條件,包括所在位置、交通、周邊環境,以及當時市場環境而釐定。
港樓市具剛性需求
  他又指出,現時要從地產業務獲取每年雙位數的回報並不容易,因為項目地價加上建築成本高昂,而利率亦一直維持於高水平。另外,現時本地寫字樓空置率高,惟他稱長遠來說,對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的前景很有信心,不太擔心其租務情況,始終位處中環的優質全海景寫字樓供應不多。
  李澤鉅重申,長江集團已經是一間國際企業,在50多個國家有多元化生意,所投資的業務覆蓋不同行業。作為上市公司,責任是要為股東爭取回報,因此作出每一項投資時,最緊要是「計到數」,只要有理想回報的優質資產,集團不是選擇投資地點,而是選擇投資項目,無論在香港、內地或海外地區都會考慮。他舉例,屈臣氏過去大約只有600間在香港的店舖,今日在全球總共有1.68萬間,假若沒有去海外發展,今日香港店舖最多也只能增至800間,因為市場已經飽和,所以香港與海外市場可互補不足,互相幫手。
北上消費為零售帶來挑戰
  被問及港人北上消費熱潮對長和業務影響,李澤鉅指出,港人消費模式轉變確實為香港零售業務帶來頗大挑戰,集團零售部門調整在旅遊區店舖的產品組合,增設更多保健產品,吸引內地遊客。此外,超市亦加強採購來自全球不同地方和內地的產品,並提供折扣優惠,讓市民不用長途跋涉,在香港購物也可以有比較好的性價比。他又稱,屈臣氏亦會繼續實施0+0平台策略,結合線下及線上平台,現已見成效,O+O顧客群的消費額,是純粹在實體店購物顧客的3倍。
  長實去年減少派息,被問及何時會增加派息,他稱除派息外,股票回購亦是回報股東途徑,亦一直有進行回購。至於長和未來的主要盈利來源,他指集團優勢在於多元化,沒有單一業務可成為主要盈利來源,對核心業務的未來前景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