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獻計啟德方艙改建體藝交流園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4-05-20
發佈時間:03:00 2024-05-20

  啟德方艙用地自新冠疫情結束至今閒置多時,民建聯促請政府把握好啟德體育園建造工程將近尾聲的契機,參考內地等經驗,將其打造成「啟德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與啟德郵輪碼頭、啟德體育園發揮協同效應。發展局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用地的規劃用途為旅遊中樞及休憩用地,政府與民建聯在善用啟德設施作短期用途的目標一致,留意到民建聯的建議涉及多個短期用途包括民青創意、體育藝術、地區歷史等,財政司副司長會協調多個相關政策局積極探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聯同該黨的九龍城支部成員昨日召開記者會,指本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背靠祖國面向國際之優勢,惟近年不論是藝術、文化及體育的交流都受到多方面限制,例如租金、場地及人才等的挑戰,很多青年人或有意創業者都認為本港難有發揮的空間。她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本港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積極借鑑各地成功經驗,創新思路、優化政策,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大力開發旅遊新路線新產品。
「香港贏  CBD2贏  旅遊業贏」
  她認為啟德方艙用地現時的使用情况並不理想,有很大改善空間,又指內地與其他國家均有類似藝術創意園區,受到當地民眾、旅客的廣泛歡迎,指「每次經過嗰邊,都好希望可以將佢活化」,避免虛耗每月數十萬元的開支,建議當局可以在中、短期的時間將用地重新規劃和發展,形容此舉可以令「香港贏、CBD2贏、旅遊業贏」。
  民建聯建議將園區分為6大功能區域,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指,香港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元文化的地方,擁有不少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傳統節慶上舞獅、舞火龍習俗,建議未來增設非物質文化區,由不同的文化組織或團體開設工作坊,教授製作技巧,讓市民有機會接觸及參與其中,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和傳播給後代。
  另一區議員吳寶強則指啟德方艙原有3000個房間,建議設立國際交流區,利用部分單位改劃為民宿或簡約旅館,為各地遊客、國際短期交流項目成員,以及本地青年提供住宿服務,促進文化交流,又指可對與藝術、體育相關交流團體提供住宿補貼。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啟德地區集體育、文化於一身,未來亦將設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配合國際藝術體驗交流園,相信將大大增加啟德樓盤吸引力。
  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郵輪碼頭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更是香港的對外窗口。社會現已全面復常,集團歡迎各界就啟德方艙隔離設施用地的不同用途作出討論。
明年或作全運會支援場地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不論是河套區方艙醫院還是啟德方艙用地,強調用地如果能用就要物盡其用,不能用就要馬上騰出,令到土地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他指短期而言,興建外勞宿舍及過渡性房屋是最有效解決現時問題的方法。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有關用地或有機會成為2025年全運會支援工作的場地,如工作人員的住宿處等,冀政府可以盡快公布使用用途,他提及如政府將用地用作全運會使用,將令該區成為青年、運動、體藝產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