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每周攝取300支紙飲管PFAS才超標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4-05-02
發佈時間:03:00 2024-05-02

  即棄塑膠餐具管制經已實施,食肆陸續轉用紙、竹蔗漿等替代物料餐具,但近日有網民引用一份比利時大學研究報告,指測試當地20款紙飲管,發現9成樣本驗出化學物質PFAS,若人體長期接觸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然而有學者指出,一位成年人每周需攝取300支紙飲管裏面所有的PFAS含量,才會超出歐洲安全標準,更認為即棄塑膠餐具所釋出有害物質的劑量對人體威脅更大。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eit Antwerpen)於2022年進行一項研究,檢測當地市面39款不同材質的飲管,包括紙、玻璃、竹、不鏽鋼,以及塑膠飲管。結果發現,有9成紙飲管驗出PFAS,另外其他飲管(包括塑膠飲管)均含有PFAS,只是濃度各有差異。近日有網民引用該研究指,本港「走塑」後,食肆將膠飲管轉為紙,擔心會引發健康風險問題。
接觸PFAS主要來源並非餐具
  市民彭小姐表示,自己一向對即棄用品存有戒心,在不清楚食肆提供的餐具成分時,也會盡量避免使用。另外,市民陳先生相信紙餐具不會含有毒物質,因為餐具供應商理應不敢「亂來」。
  浸會大學郭一葦環境與生物分析教授及化學系講座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蔡宗葦指出,PFAS中主要有兩種化學物質PFOA和PFOS,被稱為永久性化學物質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由於PFAS不易降解,且有防水、防油、耐熱特性,因此常被應用於在炊具及食品包裝上。
  蔡宗葦教授又引述聯合國環境署和美國相關監管機構資料顯示,即使部分餐具商品含有PFAS,但因其濃度很低,而且有防水、防油、耐熱特性,人們因接觸有關商品而引致的健康風險十分低。
  他表示,參照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數據,以一名體重70公斤成年人計,除非每周進食及攝取300支紙飲管裏面的所有PFAS含量,才會超出歐洲食品安全局訂立的PFAS耐受攝取量,可見含量輕微,正常情況下的使用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紙飲管風險低  塑膠威脅更大
  蔡強調,即棄塑膠餐具所釋出有害物質的劑量對人體威脅更大,除了PFAS,當中還有可能包括重金屬、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及製造塑膠物料的殘餘原料如苯乙烯(styrene)等,因此轉用紙製或其他非塑膠餐具並不會帶來額外健康風險。
  香港市面上一些水性塗層紙容器,亦有相關證書認證並不含有PFAS,且塗層可與食物接觸,亦不會溶於水中,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影響,所以市民使用紙餐具的時候毋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