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包裝上堂 賺錢易過借火 呃買「通行證」掠數千元化妝品求職陷阱

頭條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0:00 2023-11-20
發佈時間:00:00 2023-11-20

每到年尾,不少打工仔計劃轉工,騙徒布下陷阱,請君入甕。有求職者向本報表示,在網上見到一份化妝品包裝職位,要求先上堂認識產品,起初每認識一件就獲發小報酬,吸引人繼續上堂,但其後要付費購買通行證,才能打開高級產品的資料,受害人先賺了數百元,但其後不斷為買「通行證」而付出數千元,跌入無底深潭,他要求退款,卻被指未完成課程而遭拒絕。受害人上網搜查,才知這是求職騙局,並有多人中招。

任職清潔工作的葉先生,四十多歲,九月尾想轉工,上網尋找。他在一個社交平台求職專頁見到一份聘請生果包裝員的工作,薪金不錯,「早更返十點至四點,750蚊一日,夜更返五至十二,日薪800蚊,每天收工出糧。」帖子註明毋須經驗,雖是兼職但可長做,職責只是標貼貨品,十分簡單,而且不用搬重物,不太辛苦。對比現在的清潔工作,葉覺得這份是「筍工」,便發訊息聯絡負責人。

通行證收費越來越高始覺不妥

一名叫Carol的職員回覆,稱「生果包裝員」請夠人,轉而介紹另一份工給葉先生,「是化妝品包裝員,主要負責香水、眉筆和面膜的包裝工作,毋須經驗,每日出糧。」薪金方面,每小時一百元,做滿六小時包飯錢,「還可選擇旺角、尖沙咀、觀塘和沙田等多區上班,覺得幾好。」葉先生有興趣,Carol叫他先在社交平台Telegram開一個帳戶,聲稱要在這裏接受網上培訓,完成後才可上班。葉不防有詐照做,在Telegram開了一個帳戶。

兩天後,一名自稱該公司的培訓導師聯絡葉,說開始網上上堂,為期兩、三天,「過程很簡單,都是在家中上堂,他會發一條連結給我,打開會有一樣產品的資料,我睇熟就可以,不用考試。」為鼓勵求職者踴躍參加培訓,導師說每看完一樣化妝品產品,都有現金報酬,「大概由三個幾至七個幾,不太多,總好過無。」當日,葉一共看了二十樣產品介紹,一共賺了一百六十多元,「收工時他們把人工傳入我戶口,我查過真的收到錢。」

第二天早上,導師再聯絡葉上堂,「他說這天課程內容比較多,要看三十二樣產品,花多些時間。」葉指,是看完後有些微報酬,「看了十多樣,已賺了百多元。但由第十五樣產品開始,竟然要付十元購買通行證才能打開連結。導師解釋這些是限量版產品,所以要收費。」每看完這些限量產品,報酬會比較多,「除了回贈我所付成本,大概有數十至百多元酬勞。反正我賺了錢,便扣數來看。」不過,葉越玩越覺不妥,「之後的收費越來越高,由幾十跳到幾百,甚至過千。」

踢爆網騙專頁揭多人中招

看到第二十三樣貨品,不但扣清當天所賺的百多元,葉還真金白銀轉帳了二千元買通行證看產品,「之後那樣貨品,要一千八百多元才可看,我都想了很久才過數,希望之後的不用再收錢。」但下一個產品,收費接近三千元,「如果再這樣下去,不知要花多少錢,我跟導師說停止培訓,要求他退回款項給我,但他說我未看完所有產品,不能退款,並叫我繼續看產品。」葉覺得是騙局,拒絕再購買通行證,「雖然已轉帳四千元給對方,但如果再繼續,一定損失更大。」由於怕麻煩,他沒有報警,但他在一些踢爆網騙的專頁,發現多名網民都同樣上當,「現在的騙徒真的很狡猾,想不到求職都會被騙,當買個教訓,下次再揾工一定要提高警覺。」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1至7月警方收到的網上求職騙案有2351宗,涉及金額超過5億港元。警方呼籲市民在網上找尋工作時,切勿輕易相信招聘廣告或留言。

■葉先生就是看了這個請人帖子而中招。
■葉先生就是看了這個請人帖子而中招。
■葉先生多次轉帳購買通行證看產品,最終損失接近四千元。
■葉先生多次轉帳購買通行證看產品,最終損失接近四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