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新抗癌化合物 晚期癌症有望變慢性病
更新時間:07:10 2021-10-27 HKT
發佈時間:03:31 2021-10-27 HKT
發佈時間:03:31 2021-10-27 HKT


港大合共9個研發實驗室,參與創新及科技署的重點項目InnoHK,數量是全港之冠。由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負責帶領的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與倫敦帝國學院及北京大學合作,進行化學、分子生物學和臨牀腫瘤學的跨學科研究。支志明表示,位於科學園的實驗室今年5月正式啟用,目前已招10名博士研究員,其中5人將參加由港大和倫敦帝國學院合作的培訓計畫,3年在港大,1年在倫敦帝國學院,其餘研究員則稍後安排。
進行4個跨科研究
支志明坦言,目前晚期癌症治療手段中,包括免疫化療法等均會用到多種標靶藥物,然而,例如順鉑毒性較高、卡鉑效果不顯等,大多各有缺點和副作用。他冀研發新一代的合成化學藥物,創造更精準、更高效、相對無毒的抗癌藥物。「希望能將晚期癌症,治療到有如慢性疾病一樣,維持病人一定的生活質量,並有機會治瘉。」
本身是港大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的支志明,笑指自己不缺資金從事研究,是次參與InnoHK,獲撥款5億元開展4個跨學科研究,是冀為抗癌治癌作貢獻。他又指,實驗室多位首席研究員均在各自研究領域有出色的成果,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作跨學科合作,目前已有多項初步成果,並將發表論文。

研OLED藍色發光材料
陳冠華又指出,研發藍光材料方面,實驗室會與三星、TCL等大企業合作,現時已完成有關計算模型,並重複驗證了3個新材料,均申請了知識產權。他預計今年內可完成有關計算鋰離子電池開放體系的模型,以便之後以實驗數據為基礎,研發穩定的鋰離子電池,以及固態鋰電池。
《星島日報》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