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冠心病患者血管嚴重栓塞 亞洲心臟中心引入最新支架通波仔
更新時間:12:48 2020-08-10 HKT
發佈時間:08:15 2020-08-11 HKT
發佈時間:08:15 2020-08-11 HKT


因應疫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在今年2月13日起開展「暖心行動」,以貼近公院的價錢,為需要通波仔的公院患者進行手術。中心公佈,截至7月6日,共處理133宗個案,當中22%患者屬急性冠心病,78%則屬穩定性心絞痛。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指出,有32%患者已有2條血管栓塞,41%有3條血管栓塞,栓塞程度嚴重。
需要通波仔的患者中,更有46%需要放置3個或以上支架,情況較緊急,「冠心病猶如一個計時炸彈,慢性冠心病的斑塊可隨時破裂,造成急性病發;一旦急性病發,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心臟猝死,所以治療不能拖。」


爲了提高治療成效,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率先引入「生物適應支架」,支架上的鎖扣採用生物可吸收的塗層,置入血管後的6個月,會被身體完全吸收,並「解鎖」支架。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解釋:「傳統支架結構僵硬,植入後該部分血管會失去彈性;新技術則容許血管壁隨脈動擴張收縮,如果將來出現病變惡化,血管便可增大,增加血流量,希望可減低血管再栓塞的風險。」
若患者有血管鈣化,血管内堅硬的鈣化物亦會阻礙通波仔,中心近年亦引入「360心臓動脈粥樣硬化切除器」和「衝擊波通波仔」,分別用以「磨走」和「震碎」鈣化物,只針對鈣化物,較傳統方法減少傷害血管内壁,減低手術併發症的風險,助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