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RK」一日處理200公噸廚餘 三星期轉廢發電
更新時間:11:34 2019-05-17 HKT
發佈時間:11:19 2019-05-17 HKT
發佈時間:11:19 2019-05-17 HKT


黃錦星表示,吃剩的廚餘,約三星期後變電,「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系列因應本地廚餘特性及氣候環境等,善用合適先進科技,透過厭氧分解(Anaerobic Digestion)過程,轉廚餘為生物氣作可再生能源,產熱產電。以O·PARK1為例,能源不單自給自足,並預計每年輸出可高至約1,400萬度剩餘電力。相鄰的「小蠔灣污水處理廠」輔設現時全港最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場,共4,000多塊太陽能光伏板,年產電力約110萬度。兩者對照可再生能源潛力,可見O·PARK1轉廢為能所產餘電,甚為出色,相等於約50,000塊太陽能光伏板。
他又指,為進一步加快加大轉廚餘為能的整體吞吐量,近年環保署與渠務署積極協作及創新,加碼研究活用部分合適的現有和計劃中的污水處理廠,作「廚餘及污泥共厭氧消化」(Anaerobic Co-digestion)。當中,大埔污水處理廠廚餘回收先導項目,亦剛剛率先落實,廚餘處理量可達日均約50公噸,轉廢為能。
黃錦星續說,減廢減碳需推動惜食及廚餘回收,雙軌並行,他又感謝近千「咪嘥嘢食店」支持惜食香港運動,亦樂見逾200工商機構率先支持中央廚餘回收轉廢為能,當中包括超級市場、餐廳酒店、街市商場、食物工廠及公共機構等,將廚餘送往O·PARK1作中央處理。同時,環保署牽頭的跨部門工作小組早已成立,加強廚餘收集及運送的協作,以身作則。目前,食環署管轄的40個街市和熟食中心,以及房委會管理下9個街市和商場,均將其廚餘回收予O·PARK1作中央處理,轉廢為能。另外,中央廚餘處理可望於今年內開始覆蓋部分家居廚餘,尤其優先收集來自已具廚餘回收經驗的屋苑。
最Hit
食客穿浴袍快餐店開餐?1舉動火上加油惹批評 鄰近酒店10分鐘路程 網民:點解唔返酒店食
2025-07-21 17:14 HKT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 孔美琪於美國離世
2025-07-21 17:17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