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明哥精神」值得企業弘揚

專欄
更新時間:04:15 2016-03-24 HKT
發佈時間:00:00 2016-03-24 HKT
  深水埗明哥為找舖位持續向露宿者派飯一事,連日來引起網民關注,傳媒爭相報道,反映「明哥精神」真的沒法擋,港人受明哥慷慨助人所感染,對派贈免費食物給基層市民,愈來愈表支持。為了延續明哥帶起的大愛精神,大企業應盡更大的社會責任,增撥資源,支持派贈食物行動,令這股人間暖流不斷擴大。
  香港是個富裕社會,在安全網政策下,不會有基層人士三餐不繼,但不少市民收入捉襟見肘,尤其是長者,若果能夠獲得免費食品,解決基本溫飽,減省食物的開支,可以節省金錢,改善生活質素。所以派贈食物團體,基層市民需求甚大,多多益善。
  除明哥外,有八十後餐廳東主效法明哥,加入派飯行列,亦有退休人士集腋成裘,把內地佛教徒自發興辦的「雨花齋」餐廳引入香港,首間將於本月底在元朗開辦,準備無條件向市民派送齋飯,希望透過提倡守望相助,宣揚香港是一家的精神。
  派飯,表面是解決溫飽問題,但當中有深層意義,就是讓生活上有所欠缺的人士,感到人間有情。明哥做得到,大型飲食及酒店集團更有能力做得更多,他們每天製造大量廚餘,不少仍可食用,只要有心,善於利用,廚餘可供有需要人士食用,現在已有酒店把廚餘供應給志願團體,再經烹煮,變成可口美食,造福基層市民,這方面值得大力推廣。
  收集食材,派送給有需要者,減少浪費,有利環保,法國便大力提倡超市善用賣剩的食物,並在到期前送給有需要的人士。香港近年亦有討論,若當局能給予超市一定免責條款,相信有助推動捐出食材,只要行得通,大集團也會樂於多盡社會責任。
李一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