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與醫心並重 以信任引領康復之路

更新時間:09:15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09:15 2025-10-28 HKT

當醫生建議要接受脊椎手術,不少病人都表現抗拒並擔心手術風險及後遺症。行醫逾20年的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林祥慶醫生表示,脊椎手術發展日新月異,微創及機械臂手術等新技術其實已大大提高治療效果,讓他們更快回復行動自如的正常生活。醫人也醫心,林醫生仍秉持初心,希望可根據每個病人的狀況,提供最專業的意見,協助他們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對於最初當醫生的念頭,林醫生笑言其實來自小時候看電視時,總會仰慕劇集中醫生救急扶危的英姿,加上自己喜歡動手操作,也對結構相關的學問有興趣,這讓他之後在專科培訓選擇上,毫不猶豫地認定了需要進行手術,而且技術會涉獵到更多人體結構和力學的骨科,並成為一名骨科專科醫生。

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林祥慶醫生
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林祥慶醫生

為醫學進步感雀躍

當談及到骨科不同範疇技術一直長足進步,林醫生更是興致高昂,他表示能夠跟著進步的浪潮一起前進,既能滿足他的好奇心,亦讓他很有成功感。對於每日的工作,他從不抱持理所當然的心態,反而每當掌握新的治療方法時,他總會感到雀躍和欣喜。他認為,若每日都可以接觸到新的知識,就不會因為重覆熟練的步驟而致熱情及興趣下降。而且現時的工作環境靈活度較高,每當一學到新的技術,醫院可相對地較快引入相關服務,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項。

骨科最常遇到各類痛症病人,腰痠背痛、頸椎痛等疾病佔最大比率,雖大部分可透過藥物配合運動、物理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等保守治療便能康復,但也有部分嚴重情況的患者必須接受手術,而這些患者因此最能受惠於治療技術的進步。

林醫生表示,脊椎範疇是近年改變和發展最快的其中一個骨科分科,採用微創手術及機械臂導航系統,有助提高治療的精準度,術後副作用減少,病人康復時間更短。雖然目前骨科仍有複雜病症未必可完全根治,但林醫生對於骨科治療的新技術仍充滿憧憬,更非常樂意去鑽研,他表示這些新技術可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

讓病人信任才算成功治療

醫生不一定是滿口專業用詞或形象嚴肅,其實醫生也可以是一個與病人聊天的對象,因為用心地與病人交流,才能換得對方的信任。

林醫生指:「斷症正確,治療正確,也要得到病人的信任,才能獲得好的成果」,又強調與病人的良好溝通十分重要。現今網絡資訊發達,病人的教育水平上升,他們經常會自行搜尋醫療知識,而網上資訊未必全部是客觀事實,如發現病人所獲得的資訊不正確或者存有謬誤,林醫生都會耐心地解釋,有時更會從旁協助病人疏理凌亂的思緒,希望引導他們作出正確選擇,他一直都抱持這態度對待病人。在提供專業意見以外,若遇上病人對治療有疑慮,醫生也要與病人商討並選擇他們最願意接受的方案。

林醫生的診症室貼滿來自病人的致謝卡,當中包括一位80多歲婆婆,早前因腰椎間盤問題影響行動能力,以往病人或因風險而選擇不接受手術,惟以後須長時間臥床。該名婆婆接受了機械臂輔助脊椎手術,手術順利,康復情況理想,痛楚消失,重拾行動能力。這些滿足感讓林醫生更有動力繼續行醫。

診症室貼滿來自病人的感謝卡。
診症室貼滿來自病人的感謝卡。
近年微創手術及機械臂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脊椎手術的治療效果。
近年微創手術及機械臂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脊椎手術的治療效果。

持續學習進步 不忘行醫初心

林醫生憶述當年決心立志成為骨科醫生,然而,在他醫科畢業那一年,醫院的骨科培訓職位因「沙士」疫情及經濟原因驟然大減,但他並未因此放棄而選擇其他專科,反而更主動致電多家醫院自薦,結果成功獲得聘用。

林醫生認為,作為醫生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時並進,並以最純粹的心,從病人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最合適、個人化的治療。每當見證病人康復,林醫生總會感到由衷的滿足——從病人最初對手術抱持疑慮,到經過深入溝通後逐漸建立信任,願意接受治療,再到手術順利完成、康復出院,每一個階段都讓他倍感欣慰。

 

港怡新知 機械臂導航精準定位 提升脊椎手術安全性

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導致脊椎受損,恐影響活動能力。如病情嚴重,病人可能需接受脊椎融合手術。隨着近年脊椎手術的發展,目前最新的機械臂導航系統有助醫生作更準確的術前規劃,提升手術的精準度及安全性,縮短手術時間。

病人術前先接受三維電腦掃描,由機械臂系統根據個人脊椎結構、骨頭形狀大小等數據,提供所需螺絲釘的尺寸、植入位置、角度及軌跡。手術期間,機械臂將螺絲釘精準導航至目標位置,配合實時影像及回饋,可提高穩定性,降低誤差或神經損傷的風險。機械臂導航系統為病人提供更精準安全、個人化的治療,同時為較複雜的脊椎個案提供多一個可行的選擇。由於患者情況各有不同,建議與醫生商討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