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腦膜炎雙球菌「又急又惡」 B型為最「惡」的血清型

更新時間:09:15 2025-10-10 HKT
發佈時間:09:15 2025-10-10 HKT

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可由多種病原體引發,包括腦膜炎雙球菌等細菌。香港今年腦膜炎雙球菌病例創下近五年單年新高,截至9月,全年累計錄得10宗病例,包括近期新增的兩宗,其中一名患者情況危殆。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世界兒童傳染病學會(亞洲)董事會委員、亞洲兒科學會(東亞區)常務委員關日華醫生表示,腦膜炎可影響任何人,發病「又急又惡」,留給患者治療的時間極為短促。即使康復,患者亦可能面臨嚴重後遺症,如重度聽力損失、截肢以遏止感染擴散,甚至需移除壞死組織。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主要由A、B、C、W、Y五種血清型引起。關醫生指出,B型腦膜炎雙球菌尤為棘手,因其細胞結構複雜且與人體細胞相似,疫苗研發進展緩慢,長期缺乏針對B型的有效疫苗。因此,B型不僅是最常見的血清型,也是最具致命性的類型。
 

疫苗有效率約90%

為應對腦膜炎雙球菌的威脅,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於2025年7月更新本地疫苗接種指引,這是相隔20年來的首次修訂。指引指出,根據全球疫情趨勢,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在過去兩年病例有所上升,發病率介乎每10萬人口0.13至0.92宗,其中B型為主要血清型(美國則以Y型為主)。目前可用的四價MenACWY疫苗(針對A、C、W、Y四種血清型)及MenB疫苗(針對B型)有效率約90%,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或輕微發燒。

關醫生建議,計劃前往腦膜炎流行或高發地區的人士,應在出發前諮詢家庭醫生,根據當地常見血清型接種相應疫苗,以增強保護。

關日華醫生指出,B型不僅是最常見的血清型,也是最具致命性的類型。
關日華醫生指出,B型不僅是最常見的血清型,也是最具致命性的類型。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