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刀的手 • 療心的術 守護泌尿系統健康
發佈時間:09:15 2025-09-02 HKT

不少人可能會誤解泌尿外科只與「男人病」有關,實際上泌尿外科涵蓋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統問題,當中有不少個案更涉及腫瘤科、婦產科等疾病。泌尿外科醫生要具備廣泛知識,以處理各種複雜的泌尿系統手術,要「周身刀、張張利」。港怡醫院泌尿外科顧問醫生盧挺傑雖然已經行醫16年、在手術室遇過不少奇難雜症,不過他認為泌尿外科醫生有一種特質與技術同樣重要,那就是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同理心。「醫患關係從來都是雙向,而且需要互相理解,照顧患者的感受同樣亦是醫生的職責。」
盧醫生在2009年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在公立醫院工作了15年,去年加入港怡醫院。他選擇成為醫生的念頭源於中六那年,香港爆發沙士,醫護人員的努力及犧牲令他相當感動,同時萌生出從醫的想法。盧醫生回想當年電視劇《妙手仁心》熱播,令他對醫科產生興趣,加上自己做事喜歡親自「落手落腳」,因此自醫科實習訓練起,便對外科範疇充滿熱誠。
盧醫生畢業後繼續接受專科培訓,他選擇了泌尿外科,並認為這專科相當有挑戰性,所涉獵的範疇非常廣泛,當中需要熟練多種手術技術,包括開放式、微創、機械臂、內視鏡、超聲波穿刺或消融等不同手術,因此泌尿外科的工作可以訓練他「周身刀、張張利」。

與病人溝通 兼備同理心
泌尿外科面對的病人年齡層分布十分廣,上至80歲患腫瘤的老人,下至需要割包皮的小孩,甚至患有泌尿科疾病的中年男士。盧醫生表示:「面對不同年齡層的病人,作為泌尿外科醫生也要觀察入微,不但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更要有同理心,才能讓病人安心談論敏感病情,聆聽病人背後的需要,從而安排最好的治療。」
盧醫生舉例說,有時為80、90歲的長者診症時,他會大讚老友記精靈又醒目,毋須撐拐杖也健步如飛,哄哄老人家開心,到交代護理方法時,他們自然也更易聽入耳。
個人化醫療需求 團隊合作最關鍵
醫護短缺, 醫生工作量大、工時長是不爭的事實。盧醫生分享多年來在高壓工作環境下的調適心得,他明白即使再忙,也必須適當休息,並信任同事,不要獨自承擔所有工作,團隊合作及分工必不可少。
他亦提到,即使進行看似簡單的程序或護理工作,醫療團隊的合作都十分重要。「例如某些泌尿科疾病需要長期放置小便導管或者腎臟引流管,如果處理不當會增加導管阻塞或者移位的風險,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我們整個團隊由醫生、護士到健康助理,在每一細節上都保持溝通,確保病人得到最適切的照顧。」

盡心盡力 無愧於心
醫護人員在大時大節緊守崗位屬等閒事,盧醫生過往曾有難忘經驗,「記得有次聖誕節凌晨一、兩點,我收到通知要進行緊急手術,患者的大腸腫瘤轉移至膀胱,要立即切除部分膀胱,再進行修補,手術時間相當長,術後也要與患者家人詳細溝解釋。當時雖然忙到筋疲力盡,幸好手術順利完成,之後更收到患者親自贈送感謝旗,非常窩心。」對於病人的致謝,包括親手撰寫的感謝書信或畫作等,盧醫生深感滿足,亦成為他在行醫路上堅持下去的動力。
此外,泌尿外科也會與其他專科團隊共同處理末期癌症個案。盧醫生分享年輕時遇到病人離世,往往會感到傷心,後來明白任何病情都總有盡頭,反而更重要的是,他慢慢學會和末期癌症患者的家屬緊密聯繫、建立信任。醫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修行,盧醫生相信只有秉持初心,方能精益求精。他說:「回首過去的行醫生涯,我一直銘記過去所有老師教導我的做人處事態度,繼續打磨手術技巧,並會繼續盡心盡力,在行醫路上無愧於心。」

港怡新知 機械臂手術 精準治療前列腺癌

機械臂手術近年在泌尿外科應用相當普及,尤其適用於早期的前列腺癌及腎臟部分切除個案。醫生可透過操控機械臂,在狹窄空間內進行精細複雜的手術,提升手術的精準度及安全性。
以治療前列腺癌為例,相對於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機械臂手術可減少出血,切口更清晰,精準保留患者控制勃起功能的神經線,減低手術對患者性功能的影響,亦可降低感染及併發症的風險。患者的住院時間可由5至7日縮短至3至4日,康復時間較快,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然而,部分泌尿外科疾病未必適用於機械臂手術,例如腫瘤體積過大、腹腔內出現嚴重黏連,或者患者的情況緊急,便需考慮採用開放式手術。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腫瘤位置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專業評估並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