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調查指逾半教師及社工情緒困擾未求助 壓力下如何提升精神健康?

更新時間:09:00 2025-09-01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09-01 HKT

新學年開始,除了學童的學業和身心健康備受關注,教師及社工同樣承受巨大情緒壓力,不及時正視隨時惡化成情緒病。繁重的教學任務、學生管理、行政工作以及家長期望,均可能影響他們的情緒。匡喬心迎情緒健康中心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教師及社工關注自身精神健康,惟不足一半人會主動尋求情緒支援,數據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情緒健康問題亟需重視。

調查揭示教職員情緒健康現況
調查深入探討「教育人員的情緒健康及相關支援」,以問卷訪問了來自中小學、特殊學校及社福機構的教育工作者及社工,共收到81份回覆。結果顯示,62.4%教育工作者密切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然而只有48.2%會主動尋求情緒支援,反映仍有半數人未有積極求助。且僅18.5%表示在學校獲得足夠的情緒支援。

到校精神健康活動 為師生提供支援
因應調查結果,可見校內有需要增加更多同時適合師生的情緒健康活動,從而打造有利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除了與校外機構合作提供專業人士的到校心理輔導及諮詢服務外,亦可合作舉行其他形式的校內精神健康預防教育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精神健康教育日等,營造正面校園氣氛。

表達藝術與音樂治療 緩解壓力
而當教師及社工們察覺壓力累積又未能自行適當紓緩時,其實除了選擇傳統心理輔導外,現時也有不同類型的心理治療方式,例如表達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是利用不同的藝術媒介,包括視覺藝術、舞動、戲劇、音樂、寫作等表達情緒,探索內心感受,有助於釋放壓力;而音樂治療則透過聆聽、創作和演奏音樂等方式,幫助放鬆身心,從而有助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

新型藥物治療 快速減輕抑鬱症狀
若出現情緒低落、胃口變差、無故失眠、專注力下降等抑鬱症常見症狀,情緒問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尋求精神科專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的專業協助,按情況採取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以抑鬱症為例,經醫生評估後可為患者處方抗抑鬱藥物。現時除了傳統口服抗抑鬱藥,亦有新型噴鼻式藥物,為曾用至少2種不同抗抑鬱症藥物但效果不佳,又或出現明顯急性的自殺想法或行為的成年患者提供一個新選擇。新型噴鼻式抗抑鬱藥採用全新運作原理,增強腦神經元連接,改善多巴胺傳遞,快速緩解症狀。研究顯示,使用噴鼻式抗抑鬱藥結合口服抗抑鬰藥,最快24小時內減輕抑鬱症狀,約一半患者在28天內症狀顯著減少或消失。

使用噴鼻式抗抑鬱藥患者需在診所由醫護人員指導,並在用藥後量度血壓,以確保血壓回復正常才可離開診所。

中心設有舒適而且私穩度高的房間,讓患者可以在寜靜、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治療。
中心設有舒適而且私穩度高的房間,讓患者可以在寜靜、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治療。

合併心理治療 效果更全面
另外,亦可諮詢臨床心理學家,探索自身感受、想法及行為,並運用心理治療手法減輕抑鬱情緒,例如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的研究更指出,結合藥物及心理治療,相比僅接受藥物治療的反應率高25%,亦比單獨接受心理治療者反應率高27%,反映合併治療能達至更佳成效。

教育工作者及社工是學生情緒健康的守護者,也是承受壓力的一群,其精神健康同樣需要被正視,當面對情緒困擾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匡喬心迎情緒健康中心

(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