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善健談】來經前見「焦」拆招

更新時間:07:00 2025-08-12 HKT
發佈時間:07:00 2025-08-12 HKT

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每月總有幾天,情緒像坐上過山車。這種身不由己的循環,其實是生理週期中荷爾蒙變化的自然反應,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能被動地承受。與其讓情緒主導一切,不如學識為自己「見焦拆招」。

我有一位年輕的在職媽媽病人,她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近幾年,她發現自己在工作和照顧孩子時極易焦慮、暴躁,甚至會為小事激動到發脾氣及哭泣,需要獨自冷靜後才能繼續工作。起初她以為只是在職家長壓力大、休息不足所致,後來覺察到,情緒問題有明顯的週期性。每當月經來臨前幾天,她的情緒會變得特別差,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令她感到困擾和內疚。但只要月經一來,她的情緒就會立刻平穩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嚴重經前症候群案例,情緒波動與其生理週期密切相關。

背後原因為何?荷爾蒙水平下降是重要誘因,但並非唯一因素。排卵期後,雌激素與黃體素水平下降,觸發各種身心不適。但如果一位女性本身就有血清素失調的傾向,當她再經歷週期性的荷爾蒙急劇變化時,兩種因素疊加,就可能會引發或加劇焦慮和不適的症狀;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長期壓力大的女性,更屬高危族群。要為M前的焦慮「拆招」,可以從生活多方面入手。例如,記錄自己的生理期,預知到情緒可能波動的日子。在那幾天,有意識地安排較輕鬆的日程,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放鬆時間。此外,平日要盡量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而規律運動,也有助於穩定情緒。當身心不適時,練習轉移焦點,多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以平衡負面思緒;又或適量吃一點自己喜歡的甜點或巧克力,給予自己即時的安慰。若症狀嚴重,甚至有輕生念頭,便應立即尋求專業協助。醫生或會建議在經前幾天服用低劑量血清素藥物,協助情緒平穩過渡。

有時候,社會上對女性情緒的負面標籤,也會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即使是半開玩笑地說「又發脾氣,M到呀?」也有可能將一個真實的醫療狀況,簡化為女性必然的生理現象,令當事人延誤治療,或產生不必要的內疚與自責。請正視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不要害怕求助,透過調整生活和專業治療,便能改善狀況。建議可先諮詢家庭或婦科醫生,他們能作初步評估,或透過藥物調節荷爾蒙。若情況嚴重或複雜,則可能需轉介精神科醫生,以準確診斷是單純的經前困擾,還是合併了焦慮或抑鬱症,從而對症下藥。

撰文:趙珮瑜醫生
精神科專科
 

相關文章:
【若善健談】當焦慮變得揮之不去
【若善健談】守護前列腺與性福
【若善健談】尿頻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