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深港澳青少年創意設計大賽|評審及得獎者分享:比賽啟發思考 激發創新動力
發佈時間:14:52 2025-05-15 HKT

由星島新聞集團、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等三地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深港澳青少年創意設計大賽」已經圓滿舉行。今年一共收到逾6,300份參加作品,規模創歷屆新高。大會評審盛讚今屆作品水平非常高,並展現出青少年對社會的關注;參加同學及指導老師認為比賽推動他們進步、激發創意,並期待來屆再度參與這項三地盛事。
【評審的話】
評審之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數位媒體助理教授江培強博士表示,青創大賽匯聚深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很高興見到香港學生踴躍參與,發揮創意。「近年特區政府大力推動STEAM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並樂於學習新科技。從參賽作品中看到同學們勇於創新,更重要是展現出同理心,不少作品都從關愛長者、弱勢群體或殘疾人士出發,例如有學生用VR技術讓長者可以在家欣賞粵劇,展現年輕一代對社會議題的洞察力,並將創新科技與關愛精神結合,因此樂見今屆新增『設計向善獎』,給予同學肯定。」

另一位評審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及副系主任何嘉俊博士表示:「今屆作品質素不俗,得獎作品融合了科學幻想與人文關懷,展現了複雜而深刻的思考,讓評審留下深刻印象。青創大賽提供了珍貴的平台,鼓勵三地青年發表科幻創作,也給予評審委員交換意見和互相了解的機會,增進深度的文化交流。期望比賽能夠一直辦下去,繼續深耕細作,以培養三地青年的科學創意。」
【得獎學生及導師分享】
新銳組金獎及設計向善獎
作品:活化十月初五街
得獎者:澳門菜農子弟學校 - 陳宛琳、陳雯悅、吳晨晞
最佳指導老師:伍堅生
陳宛琳同學:「有見昔日繁華的十月初五街漸漸變得冷清,於是我們透過實地考察、採訪店主及居民後,提出增設停車位、舉辦文化活動等建議,期望能夠增加人流,帶旺社區。今次比賽過程中讓我們深入了解十月初五街的文化歷史,並學習到團隊合作和實地研究的重要性。」
負責指導的伍堅生老師奪得最佳指導老師獎,他表示:「在資料搜集和訪問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實地考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最後製作出非常完整和有深度的報告。」
新銳組銅獎
作品:RFID智能藥盒
得獎者:香港天主教普照中學 - 劉宇寧、陳嘉怡、陳麒任、林之揚、吳尚譜、白浩庭
指導老師:謝潤安
得獎同學表示創作靈感來自親身經歷,「曾試過忘記服藥,因而意識到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漏服藥物所產生的問題,於是想到用RFID技術提醒患者服藥,更可透過APP通知照顧者和醫護。在開發過程中團隊面對技術和作品解說的挑戰,最終都能克服,實在獲益良多。」
指導老師謝潤安指出:「同學將理論轉化為實用的產品,過程中不僅提升了科技知識,更學會從使用者角度優化設計,將STEAM知識學以致用。」
新銳組銅奬
作品:20Z4
得獎者:深圳市龍華區玉龍學校 - 胡子玥
指導老師:劉秋琴
胡子玥同學透過作品探討同輩之間對網路的態度與使用方式。「我希望透過作品探索網路時代下人們的行為與心理。今次比賽可以與三地同學交流,開拓眼界,讓我思考如何從不同角度創作,對個人成長和未來創作有很大幫助。」

新星組銀獎
作品:安全視界
得獎者:香港保良局錦泰小學 - 盧詩晴、張憫心、黃鞍緹
指導老師:郭嘉豪
三位同學受去年有小童在商場被綁架的事件啟發,研發AI人工智慧監察系統,提升商場內閉路電視的監控能力。「比賽過程讓我們更深入思考AI技術的應用及如何用科技幫助社會,希望這項發明能成為保障兒童安全的工具。」
指導老師郭嘉豪表示很開心見證學生成長:「她們不僅在技術應用方面有明顯進步,更在產品展示和解說時表現自信,比賽亦同時激發她們對創新的熱情。」
新星組金獎
作品: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
得獎者: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和美小學 - 廖應庭、徐若芊、丁萌、朱芷萱
最佳指導老師:張寒玢、張瑜、林家嘉
獲頒最佳指導老師獎的張寒玢表示:「很高興這個作品能夠得到金獎。這次創作源於一次海邊的藝術探索,同學們在嬉戲中收集石頭、沙子與貝殼,並將石頭磨成粉,製作成顏料,利用自然素材表達創作理念。作為指導老師最重要是營造輕鬆環境,讓學生釋放天賦才華、拼發創意火花。而參與這次比賽可以令學生擴闊視野,通過觀摩其他大灣區學生的作品了解各地文化,有助激發創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