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雲創2025中報:原生AI驅動業績穩健增長,智慧體生態加速落地
發佈時間:18:40 2025-08-28 HKT

進入2025年以來,人工智慧(AI)經過了前期的概念驗證階段,逐步回歸產業價值兌現。受益于行業快速擴容帶來的β紅利,以及自身技術和商業實力驅動,港股AI代表性企業百融雲創(百融雲-W,6608.HK)在2025年上半年收穫了穩健業績表現。
據百融雲創8月29日發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以下簡稱「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達16.1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幅22%;調整後淨利潤為2.5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率16%,顯示其在B端AI商業化落地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厚植原生AI,技術與應用雙輪驅動增長
作為一家深耕行業十餘年的企業級原生AI公司,一直以來百融雲創的發展脈絡無比清晰,那就是一手夯實AI技術實力,一手開拓創新應用生態,二者緊密捆綁螺旋式上升,實現讓AI賦能千行百業。
在技術側,百融雲創打造了決策式AI和生成式AI相輔相成的技術底座,築就起了堅實的全棧AI技術城牆,產品自研率達到95%,已擁有461項專利及軟著。此前,由百融雲創自研的大模型BR-LLM及企業級智慧體平臺百工(CybotStar)已經先後通過國家備案。
在生態端,百融雲創不斷擴展AI的應用疆域。無論是智慧行銷、智慧運營、財富管理,還是客戶服務、員工培訓與風險管理,都有百融雲創的AI賦能身影。
技術創新不斷驅動應用落地,應用價值反哺技術演進,二者的水乳交融助力百融雲創以MaaS(模型即服務)和BaaS(業務即服務)服務模式跑通增長飛輪閉環。自2021年以來,公司已經連續四年錄得收入淨增長,並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能持續生成有機利潤的AI科技公司。
分業務類型來看,根據中報,上半年,以決策式AI為主的基石MaaS業務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19%;以生成式AI驅動的第二增長曲線BaaS中,旗艦板塊BaaS金融雲收入8.57億元,同比增長45%。
主營業績表現繼續驗證:百融雲創向商業機構一站式交付結果的戰略具備長期韌性和可持續性。百融雲創也是在業內率先探索“按結果付費”模式的AI科技公司,早在2017年推出VoiceGPT時,百融雲創便嘗試以業務效果計價,也即根據AI服務驅動垂直行業的資產運營效率與成果轉化來決定價值回報。這樣的商業模式也為自身樹立了堅固的用戶壁壘,上半年公司核心客戶留存率維持98%的高位,連續多年超95%。

開放「百工」生態,矽基員工賦能垂直行業
進入2025年,百融雲創將向商業機構交付價值的邏輯鏈條向智慧體AI生態延伸,即通過多智慧體協同作業,讓AI以「矽基員工」的角色深度融入業務流程,承擔起行銷獲客、客戶服務、合同審查等多種任務,助力行業降本增效、實現智慧化升級。
與此同時,一個宏大的產業大幕也正向百融雲創徐徐張開,AI開始加速向實體進行滲透。僅以B端來看,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認為,預計到2028年,33%的企業軟體應用將包含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2024年這一數位尚不足1%。
大浪淘沙之下,如何在這一輪AI競賽中脫穎而出?不同于市面上盛行的智慧體工具論,百融雲創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以企業級智慧體平臺百工為支點,依託行業Know-how,快速、靈活、高效幫助企業撬動符合業務場景的智慧體應用,讓AI真正交付價值。
百融雲創認為,如果智慧體仍停留于「封裝模型API+前端介面」階段,將會長期陷入產品同質化的泥淖。對於企業來說,真正需要的是一套能夠理解業務流程、懂專業術語以及最核心痛點的系統級解決方案。
百工作為百融雲創智慧體生態建設的關鍵橋樑,其作用像一個智慧體生產與統一管理的「工廠總部」,下承底層模型,上接業務應用,讓智慧體應用以流水線工廠的形式批量產出,供B端靈活調度。
百工在交互體驗、執行能力、準確可控性、落地成本等方面的能力持續升級。其中,在交互層面,集成在百工之上的VoiceGPT回應速度在200毫秒以內,在客服、行銷等對時延要求極高的業務中,幾乎無語氣停頓或回應遲滯,真正實現了「真人級」的語音交互體驗。

突圍,加速奔赴人機協作藍海
據悉,百融雲創智慧體AI解決方案正逐步走向規模化落地,在B端業務系統中形成可被實際調用的「新型生產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矽基員工」融入到商業機構的場景中,由百融雲創引領的一項新的商業模式正在發展壯大,以「百工」為核心的智慧體生態構建起的是一個開放、共建、共生、可持續演進的產業級生態圈。
在這一生態體系下,AI落地行業變得更為順暢。通過讓碳基員工與矽基員工協同作業,百融雲創幫助商業機構重塑生產關係和價值創造模式,實現可量化的效率提升。依託「平臺+生態」創新戰略,百融雲創正在吸引更加多元的機構使用者,目前客戶版圖已經擴圍至超過8000家。
與此同時,智慧體AI也為MaaS和BaaS業務提供了更多增益力量。比如在汽車金融領域,智慧體的引入使得機構的數智鏈路更加穩固,有效推動了從行銷獲客、貸前審核到貸後管理的全流程升級。例如,在貸前階段,智慧體可承擔風險識別、話術推薦及即時審批等任務,助力人工效率提升超過80%。
並且,智慧體AI的應用還在持續放大百融雲創的跨行業拓展能力與生態外溢價值。依託在垂直行業的深厚積澱,百融雲創正將技術與經驗加速遷移至泛金融、泛行業等多元場景中,不斷拓寬AI商業化的邊界。
例如,在招聘場景中,百融雲創依託「百工」平臺打造了候選人智能篩選助手,助力人力資源機構提升人崗匹配效率與篩選精准度。再例如在合同審核中,原本動輒幾天的合同審查可以壓縮到一個小時內完成,較之純人工作業,通過智慧體可以實現約50倍的處理速度提升。
從生成式AI到智慧體AI,從首倡矽基勞動力到使其迅速融入業務流程,百融雲創在帶領B端客戶穿越AI落地困局的同時,也為自身構築起可持續的增長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