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解鎖孩子潛能 開創非凡成就
發佈時間:10:35 2025-07-07 HKT

不少新來港學生初來到港,對學習環境、語言和社交等方面感到擔憂。在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靚中)就讀的新來港學生有著相似的經歷,但如今他們已成功融入香港的校園生活,與本地學生打成一片。部分新來港畢業生已入讀心儀的大學,在音體藝等不同的領域上大放異彩。
雙語教學並重 照顧學習差異
新來港學生林同學分享了他快速融入校園生活的原因,他表示:「我在今年二月時來到香港,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靚中的適應班幫助我快速提升了粵語能力,熟習了小組討論和實踐教學的方式。」靚中採用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部分初中班級則以英語教授數學,並透過英語話劇、海外交流團、廣泛閱讀計劃等活動,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學校更為新來港學生設廣東話班及英語班,讓他們盡快適應學習模式。此外,為照顧學生的差異,靚中設有功課輔導班,助學生掌握課本進度;而英文及數學精進班(小班教學)、高中開設「英語進修班」及應試補課班,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基礎。而STEAM教育及創意科技科亦推行電子學習計劃,助學生有效利用科技提升學習效率。
聚焦資優教育 拓展多元升學
靚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指導和支援,確保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學校推行資優教育逾9年,重視沉浸式英語學習,包括為高中尖子設計英語拔尖課程、與畢業師兄師姊細談大學之道、大學校園導賞及與上市公司行政總裁面談等,有助建立學生自信。此外,靚中提供多元選修科目,如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等,讓學生可按照個人興趣選科,為未來升讀大學鋪路。新來港學生鍾同學分享:「靚中設有多元的選修科,注重科學、藝術、體育及社會服務等實踐課程,讓我對未來的中學生活充滿期待,加上靚中有完整的生涯規劃,讓我認識到本港升學就業的出路。」
近年靚中學生在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屢創高峰,去年文憑試共10科取得5級或以上成績,包括中文、英文、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經濟、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及數學延伸,取得5**及5級成績的人數及科目大幅上升。其中數學科取得5**比率高於全港日校考生;物理科取得5**比率高於全港日校考生,共10科合格率達100%。共14科合格率較去年上升,科目總合格率較去年更大幅上升16.4%。畢業生獲本港及內地大學取錄的數字同樣屢創新高,為社會將來培養醫療、工商、科技及敎育等各方面人才。新來港學生在教學團隊的努力下更容易融入香港的教育環境,獲得多所香港及國內大學的錄取通知,成績優異。本屆畢業生獲取的獎學金超過40萬元,獲獎學生善用獎學金投入學習、參與課外活動及國際交流團,促進全人發展。

深化STEAM教育 創造成功經歷
學校一直積極推動STEAM敎育,近年碩果豐收,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屢獲國際發明獎項。中五級學生王鑫瑶於本年度的Women In Tech APAC Summit & Awards 2024中,從亞太地區的1,000名提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Aspiring Teen Award的優勝者,並代表亞太區出席在巴黎舉行的高峰論擅。此外,獲教育局邀請成為「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統籌學校,本校自2020年起開始為學界提供STEAM教學的支援工作。今年靚中更推出著作,將五年來的成果結集成書,與學界分享創科成果。新來港學生林同學很高興第一次參加「仁濟STEAM FAIRE 2025」創意科技嘉年華,接觸前沿科技成果。楊同學及高同學則表示希望參與「機器人比賽」等STEAM項目,以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期待將來有機會代表靚中參加國際性比賽及交流活動。

持續深化全球聯結 走出香港拓闊眼界
除了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及國民教育外,靚中還積極讓學生走出香港,拓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其中,「中法文化交流計劃」已舉辦接近二十年,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說話能力及促進中法文化交流。每年,中法兩地的學校會安排十位學生互訪,參與課堂學習和文化交流。交流期間還安排學生到法國家庭體驗當地生活。
本學年,靚中更提供兩個全額資助名額,讓學生前往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進行交流,這為學生提供了到世界著名學府上課的機會,令他們感到十分興奮。除此之外,靚中亦積極搭建跨文化學習平台。今年,靚中舉辦了20個內地及國際交流團及4項全港性大型活動。學校將持續深化全球聯結,讓學生拓展更廣泛的國際視野。新來港學生程同學表示靚中提供了許多學術交流的機會,有助於學生擴寬視野。他對科創發明培訓計劃特別感興趣,希望將來能與師兄師姐一同出國參加各類大型創新發明展。

關懷學生需要 促進全人成長
對於新來港學生來說,給予關懷及成長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靚中深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滋養及全人培育。為此,學校推行多元化的德育及輔導活動—從啟迪人心的師生早會分享,到激勵向善的「好學生獎勵計劃」,再到互助成長的「校園天使」;全方位培育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校重視精神上的鼓勵,定期舉辦勵勉大會,表彰在禮貌、活動、勤學和服務等方面表現進步的學生,並邀請家長共同見證,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新來港學生事務主任專門關懷新來港學生,開設廣東話班、英語班和課後學習班等,在學業精進、社交拓展及個人成長各方面提供堅實後盾,幫助他們順利融入校園大家庭。植根校園的關愛文化,讓靚中連續二十年獲得「關愛校園」的美譽。今年更獲得「持續關愛大獎」,彰顯靚中對學生在學業、生命教育、家校合作、文化共融、以及關顧學生身心靈健康上無微不至的照顧。
總結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的劉世蒼校長深知新來港學生所面臨的挑戰,並秉持「學生為先」的理念,結合全方位的支援和多樣化的交流體驗及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今學年,學生在學術、創新發明、音樂、體育、藝術領域上共奪得180個獎項,較去年大幅上升57%,成就非凡。傑出學生賴浩言擔任入境處青少年領袖團首位大會操指揮官;邱敏怡及謝霖霖連續兩屆獲得青苗十大進步生;陳依晴則完成香港科技大學資優課程「量子技術探索與實踐」。看到同學在中學階段達成一個個里程碑,靚中很高興與學生分享成長的喜悅。學校期待在未來六年收穫更豐碩的成果,培養出更多自信自強、德行兼備的學生,在各自領域綻放獨特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