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園、和富跨界聯手培育未來綠色領袖 荷蘭考察團提升綠色創業技能
發佈時間:08:00 2025-11-06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推動環保的措施,顯示政府加快綠色轉型的決心,以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由恒生銀行全力支持,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同和富社會企業合辦的「Future Ecopreneur Programme」(計劃),致力培育本地年輕人成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科技領域的未來領袖,為應對氣候暖化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計劃自去年5月啟動以來,收到近100個團隊的綠色創新計劃,培育逾百名綠色領袖。早前,計劃更舉辦海外考察團,帶領參加者遠赴荷蘭,了解當地的可持續生態及循環經濟發展。


計劃讓綠色理念孵化 廢棄咖啡果皮「變身」新式茶飲
ReCherish Beans創辦人吳卓禧(Jackie)是計劃參加者,他運用創新技術,將咖啡製作過程中被丟棄的果皮與果肉,轉化為新款茶飲。Jackie指,傳統咖啡製作僅使用咖啡豆,果皮和果肉往往被送往堆填區,分解過程中更會加劇溫室氣體排放。他研發的「咖啡果茶」不僅保留了咖啡提神和抗氧化功能,更成功將廢料轉化為高價值產品,減少廢物與碳排放,還增加咖啡農的收入。「在計劃導師的指導下,我們反覆測試商業模式,明確市場定位,並透過計劃的工作坊,與行業領袖交流,將我的概念落地實踐。」
參與計劃舉辦的荷蘭生態考察團,讓Jackie親身體驗到歐洲企業如何將ESG融入核心營運中,他也十分欣賞歐洲的初創生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Startup Village,學生擔任初創評審團,主導創新方向。未來,我的公司都會多吸納年輕人的創意思維,傳遞循環經濟與可持續創新的價值。」


廢料重生 建構可持續生態系統
Dexrupt創辦人李迪(Daric)致力回收各行各業的廢棄物,將其轉化為新產品。他的團隊成功開發將咖啡渣、橙皮渣、木材渣和稻穀殼等廢料,混合可降解生物塑膠,製成3D打印材料,可用於製作獎杯、名牌、器皿和送禮佳品等。「參與『Future Ecopreneur Programme』讓我有機會認識不少在志同道合的夥伴,有助拓展公司業務。例如Jackie-他研發的咖啡茶所剩的銀皮,正好可轉化為3D打印材料。」
荷蘭生態考察中的Plastic Whale活動令Daric大開眼界:活動號召公眾及企業從阿姆斯特丹等地的河道捕撈塑膠垃圾,再升級再造成其他產品,既減少污染,也推動環保教育。「活動讓我堅信,我的公司也可透過回收企業廢料轉化為產品,以可持續的模式運作。」


資助創業第一步 廢木料煉製環保精油
香港大學食物營養學系的陳雪穎(Jil)和洪葆頤(Lara)共同創立品牌GLOAMING,致力將廢棄木材轉化為樹木精油。在計劃的支持下,她倆成功將天馬行空的構想化為現實。「計劃導師教會我們商業運作與技巧,而計劃也為我們提供起動資金,讓我們踏出創業的第一步。」Jil說。她倆一起參與荷蘭生態考察,對Blue City印象深刻:一個由廢棄泳池改造的初創基地,有不少由弱勢社群生產的小家俱和藝術品。參觀該地讓她們萌生未來可回收更多天然廢料,擴展精油種類的想法,並打算開辦適合不同人士參與的STEM工作坊,寄望同時傳遞環保與共融價值。


新一輪Eco-pilot現已接受報名
「Future Ecopreneur Programme」為有志實踐綠色創業計劃或可持續發展方案的年輕人提供支援,致力培育新一批綠色科技領域的未來領袖。計劃下的Eco-pilot Projects將於11月進行公開招募,徵集綠色社區創新方案,協助社會各階層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環境挑戰。成功入選的團隊將獲得10,000港元啟動基金、專業培訓及業界導師指導,並與慈善組織合作在社區試行方案,將構想轉化為具實效的行動。歡迎有興趣的人士瀏覽網頁https://eco-preneur.org/eco-pilot-proj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