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全港首創膠樽大循環 飲品包裝回收再造 全力推動「樽樽不息」
發佈時間:08:00 2025-10-25 HKT
全球塑膠污染與微塑膠議題持續升温,城市要由「一次性使用」走向「循環再生」,須同時在源頭減量、設計易回收與社區配套三方面協同前進。可口可樂香港近年沿此方向推進,透過更輕量化的樽身、移除招紙與改用透明樽等設計,降低分類與再生門檻,並重推玻璃樽與回樽機制,讓重用與回收成為更方便可行的選擇。

本地回收再造 源頭減廢
可口可樂香港宣佈,針對塑膠包裝的使用,已在本地建立完善的回收、再生與重用方案。在本地回收的PET膠樽,會透過其裝瓶商太古可口可樂投資、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塑新生有限公司」進行分類、清洗、烘乾及製成準食品級rPET再生膠粒,經進一步加工成瓶胚,再回流生產線製成新膠樽,形成「本地回收、本地再造、本地重用」的「樽樽不息大循環」。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台灣、澳門及蒙古區業務副總裁惠珈琳(Karlijn in t Veld)表示:「大家享用於本地生產的500毫升可口可樂飲品及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礦物質水,所使用的膠樽大部份已由本地回收的塑膠製成。透過實現『樽樽不息』,大家每次的暢爽體驗,都能為香港的未來帶來實質改變。」

創新包裝設計 推動循環經濟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李詠賢指出,可口可樂香港近年積極透過重新思考產品的包裝設計,以落實源頭減廢的目標,同時提升塑膠回收重用的效益。例如,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礦物質水,已於2020年採用100% rPET膠樽包裝;而500毫升可口可樂飲品亦於2024年採用100% rPET膠樽。公司還推出了bonaqua無招紙樽裝水,雪碧及玉泉亦轉用透明膠樽,藉以提高膠樽的可回收性。同時,可口可樂、無糖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玉泉及bonaqua等主要品牌,亦於2022年重新推出可回收玻璃樽裝,擴展可重用的接觸點。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董事及總經理高逸才(Richard Gould)表示:「每個產品包裝都有其價值,應在使用後被回收再造成新包裝。我們持續推動本地的塑膠循環經濟,積極落實『閉合循環』,讓本地膠樽能透過回收再造得以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新生。」

發揮品牌力量 推動社區回收
李詠賢指出,可口可樂香港近期的調查亦顯示了市民的回收習慣與期待。該公司於2025年9月以網上問卷形式,收集1,125 COKE+會員回應。受訪者當中67.29%表示「會盡量回收」飲品包裝,而77.16%認為「回收設施不足或不方便」仍是最大的障礙,另有24.09%關注回收物是否被妥善處理。
為回應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可口可樂香港亦積極與社區組織合作,推動本地塑膠回收的工作,包括與「綠色未來基金總會」攜手,於10個指定屋苑推行「樽樽不息 回頭再見」社區回收先導計劃,加強社區層面的回收支援。
李詠賢續稱:「我們的產品包裝,就是最大、最受注目的廣告招牌。透過重新構思包裝設計,並與不同的持份者合作,我們將繼續善用品牌的影響力,教育及啟發消費者參與回收。」
■位於沙田的可口可樂生產設施,採用本地回收及再生的rPET膠樽包裝飲品。
■可口可樂香港宣布,本地生產的500毫升可口可樂飲品及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礦物質水,膠樽已採用由本地回收的塑膠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