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危機八年|急症醫生赴難民營從醫九個月 盼國際持續關注羅興亞群體
發佈時間:09:00 2025-09-30 HKT

2017年8月,緬甸軍方對該國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發動大規模暴力行動,超過70萬羅興亞人因此逃往孟加拉。羅興亞危機至今未解,位於緬孟邊境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難民營,正收容逾111萬羅興亞人。
這八年來,羅興亞人被剝奪國籍,未獲正式難民身分,無法就業糊口,即使受傷、生病,亦無法負擔求醫費用。無國界醫生(MSF)持續在科克斯巴扎爾營內提供免費醫療護理,其中來自香港的急症科專科醫生黎曉欣(Joanne),去年9月遠赴當地,參與為期大半年的救援工作,除了見證當地醫療需求之龐大,亦指出近年國際援助減少,令羅興亞人的處境雪上加霜。

惡劣環境下的醫療挑戰
MSF在科克斯巴扎爾營運8所醫療設施,Joanne則在當中的庫圖巴朗醫院(Kutupalong Field Hospital)工作,主要負責急症室的診症。該院位於難民營附近,設有逾110張病床。Joanne說,急症室工作量龐大,每日接收約100名急症病人,其中大部分病人是羅興亞難民。
Joanne說:「近年仍繼續有羅興亞人跨越邊境,逃離至孟加拉。不少病人逃難時受槍傷或被地雷炸傷,或踩中地雷斷肢,傷者需花十數天穿越密林抵達醫院,傷口往往已嚴重發炎。加上難民營不少地區由武裝份子控制,營內暴力事件頻發,包括打鬥、綁架及家庭暴力,加劇醫療壓力。」
此外,由於孟加拉政府限制羅興亞人建造長期房屋,他們只准住臨時帳篷內。這些帳篷大多以泥巴、塑膠布和竹枝搭建,沒有私人廁所,須幾戶人家共用旱廁。如此擠迫的生活環境,加上衛生惡劣,令傳染病如霍亂、丙型肝炎及肺結核等容易爆發。

MSF的救援與局限
即使無國界醫生竭力應付難民營內醫療需求,但Joanne直言,在有限資源下,難以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她舉例,營內醫院只有一個小型手術室,亦沒有足夠的麻醉科醫生或人員,只可進行局部麻醉下的簡單手術。
Joanne憶述:「曾有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婦女,被丈夫家暴刺傷腹部,女子忍著痛楚蹣跚走到醫院,但無奈醫院沒有足夠設備處理大型創傷,我們只能替她進行緊急護理,勉強止血,然後將她送上救護車,轉介至一小時車程外的大型醫院,可惜她在路上已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這種情況令Joanne感到痛心,但她說:「即使有時無法挽回病人的生命,但如何提供舒緩治療,令病人有尊嚴地離開,開解並關懷病人家屬,仍然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事。」
籲持續關注羅興亞人道危機
Joanne眼中的羅興亞人,並非只是一味受惠的群體,他們渴求的不僅是庇護、糧食、援助,他們更渴望擁有未來——無論是返回緬甸家鄉,或具尊嚴地獲得重新安置。
Joanne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羅興亞危機。她說:「國際社會對羅興亞人提供的人道援助資金漸減,無論人道醫療或糧食援助,在難民營裏都更為短缺。但我始終相信,羅興亞人有一日能重獲自由,重返故鄉生活。直到這天之前,我們都應繼續關注、支持這個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