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讓愛國主義精神薪火相傳
發佈時間:07:00 2025-09-05 HKT
今年適逢東江水供港60周年、抗戰勝利80周年和省港大罷工100周年,都是跟香港有密切關係的愛國歷史大事件。工聯會作為愛國愛港的工會組織,一直身體力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家國情懷融入到社會服務中,特別是這三件愛國歷史事件均與工會關係密不可分,因此,工聯會以創新、深入的方式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電影欣賞會、參觀團、宣講會、知識問答活動、刊物宣傳等,務求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激發市民的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讓年輕一代更好地認識祖國的發展歷程,培育他們的錚錚愛國心、濃濃民族情。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表示,省港大罷工(1925年)、抗日戰爭勝利(1945)、東江水供港(1965)等重大歷史事件均包含反帝、正義、團結、支援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香港愛國歷史中不可磨滅、不應忘記,必須大力弘揚的光榮歷史。不乏眾多工會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支援,更為工聯會的成立與發展夯實了群眾基礎。

香港愛國工會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省港大罷工發生時,香港海員工會的蘇兆徵聯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鄧中夏,召集香港海員、華洋排字(印務)、電車、洋務等行業工人率先發起罷工,為歷時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正式打響反帝政治運動的第一槍。
抗日戰爭期間,香港愛國工會工作者例如︰曾生、張東荃、麥耀全、潘江偉、陳文漢等加入東江縱隊或者參與「秘密大營救」行動。摩托車研究總工會(現稱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捐救護車予八路軍、海員拒運日貨,印刷工人傳遞《華商報》、洋務工會組織救傷隊等。醫生李崧赴上海參與抗日傷患救治,返港後參與創辦工聯會首間工人醫療所,長期為工友提供廉價醫療服務。
至於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乾旱,港九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前身)聯同香港中華總商會,獻策促成東江水越山來,助力香港成為現時的國際大都會。

讓愛國主義「日常化、生活化」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指出,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應成為潛移默化的生活習慣。工聯會長期以來不僅是勞工權益的維護者,更是愛國精神的傳播者,積極舉辦和推動多元化活動、精心選拔優秀代表組成愛國歷史宣傳團隊,更向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遞交了《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倡議書》,同時推出「愛國工運線上虛擬展覽館」,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深入了解工人運動的歷史及愛國的深意,培養對未來的責任感,從而真正將愛國情懷內化為行動,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中堅力量,讓愛國價值觀貫穿不同人生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