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結構大獎2025|克服挑戰打造雙弧度玻璃幕牆 創新方案建造大型無柱空間
發佈時間:08:05 2025-04-25 HKT

位於香港中環心臟地帶的The Henderson,以獨特的結構設計和尖端技術榮獲今屆「卓越結構大獎」。這座由世界著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辦公大樓,以香港區徽紫荊花為靈感,其流線型的雙弧度玻璃外牆成為鬧市中焦點,負責結構工程的黃志明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CMA),在團隊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就這項結構工程上的壯舉。

全港首創大型雙弧度玻璃幕牆
CMA董事總經理黃志明工程師太平紳士指出:「The Henderson是一幢樓高36層的辦公室大樓,前身是美利道多層停車場,重建後需要提供充足的公眾車位,所以需要興建五層地庫停車場,整座建築從外部玻璃幕牆、內部結構,到地庫開挖均極具挑戰。」
為呈現花蕾般的外型,The Henderson的外牆大面積地採用雙弧度玻璃,屬香港首例。CMA董事梁志雄工程師解釋:「由於大廈高達200米,玻璃需要抵禦強大的風力,因此每片玻璃需有四層,再加上為雙弧度設計,每層玻璃的弧度與折射必需精準配合,否則會出現重影,甚至影響安裝。為解決這些問題,團隊搜遍全球的優質玻璃供應商,最終找到一家德國的專業廠商,經過反覆實驗和調校後,成功打造出透澈且無重影的雙弧度玻璃幕牆。」

突破性無柱空間及斜柱結構
內部結構方面,The Henderson擁有23米乘46米的無柱空間,樓底高度達3.5米,每層都有如此廣闊的無柱結構在香港辦公大樓中屬首創。梁志雄表示:「要做到這麼大的跨度並同時兼顧高樓底,傳統鋼結構或預應力構件已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團隊採用了嶄新的方案,建造了1米深的桁架,將機電裝置如風喉嵌入桁架的三角形空間,避免額外佔用樓底高度。」而斜柱設計也是結構上的一大挑戰。黃志明補充:「斜柱需同時承受垂直和橫向的重力,加上結構牆與柱的剛度差異大,為確保整體樓宇的穩定性,我們增加部份柱內的鋼材含量和調節結構牆的厚度,精準平衡剛度差異,最終不用改變柱的尺寸,成功解決此獨特的結構問題,充分展現了項目團隊的創新和解難能力。」

逆作法開挖地庫縮短施工期
地庫工程是另一項挑戰。CMA董事游立仁工程師提到:「The Henderson的地庫距離港鐵荃灣線及港島線隧道只有3米,當中有部分是『浮龍隧道』,即無穩固地基支撐,極易因地庫施工引致位移或沉降。因此在施工期間我們利用實時位移監測系統,如發現異常即時啟動緊急措施,將沉降控制在20毫米以內。另一方面,我們採用了逆作法施工,即先完成地面結構,再從上至下逐層開挖地庫,不僅提高了安全性及減少對周邊隧道的影響,更有效縮短工期。此項目施工期間正值疫情爆發,團隊想盡方法應對運料困難的問題,並通過逆作法施工及使用預製構件,成功將建造時間縮短20個月。」
黃志明總結,整個項目凝聚了業主、建築師、顧問及承建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展現出工程師的靈活應變能力,見證香港建築技術創新與實力的典範。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