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平民消暑妙法|趣問文史
更新時間:14:00 2025-08-18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8-18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8-18 HKT

問:古人除了吃西瓜解渴,還有甚麼方式可以避暑消熱?
答:若果是皇室成員,便有類似空調的房子使用,如《舊唐書》指皇室成員有「水宮」,大約是採用了東羅馬帝國的避暑降溫技術,歷朝皇族大約都有使用。然而,平民沒有帝王將相的財勢,自然沒有外國技術避暑,但是土方法仍然有的。
冷飲消暑
在隋唐時期,人們已把果子和草藥熬製「飲子」──一種清熱祛濕的飲品。到宋代的市集已有綠豆水、椰子水、荔枝水、甘蔗汁、木瓜汁等消暑飲品發售,部分還經過土法製冷處理,入口清涼怡人,名副其實是「寒食」。而到了清末,百姓終於可以嘗到西方新型飲料──「荷蘭水」,即加入碳酸氣的檸檬水,味道大約像「汽水」,及後更可以加入小冰塊,和今天的凍飲一模一樣。
改裝房屋
沒有皇宮的「水宮」,平民避暑有法,他們會在家中「挖深井」,挖到地下河流,流動的水向上湧出冷空氣可以令室內降溫。平時只需要以通氣井蓋蓋好,自然零意外。有需要時,更可以繩子索緊西瓜等水果,由蓋口放入地下河中保冷,功能有如雪櫃;而手頭鬆動一點的人,更可以在房外築起數排竹樹。茂密的竹林可以令空氣濕潤,帶走房子四周大部分熱量,達致「冷氣」的效果。

康熙和雍正最喜歡的承德避暑山莊,以及乾隆常待大半年的圓明園,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避暑勝地。有些古人則選擇在炎熱的夏季隱居山林,以求清涼與寧靜。

平民就只能通過改造房屋來降溫,例如在室內挖出一口深井。夏天時,涼氣從井中自然散發,整個房間就像一間「空調房」。

室內地面上打一個深洞讓冷氣冒出
購買冰塊
那麼古代可以在哪裏買冰塊呢?「凌室」或「冰窖」在秦漢左右已出現,不過只有貴族才可以使用。在隋唐時期,民間已經可以在市場上買賣冰塊。當時已有專業的「探冰人」,在秋冬時候積極「入貨」,方便在暑期賣個好價錢。較富裕的士人,便會在市場上購買大塊冰塊,放在客廳內特製的掐絲琺瑯「冰箱」內,隨即客廳便散發陣陣冷氣,清涼舒心。如果可以把一碗碗的酸梅湯放在冰上,馬上升級成冰鎮酸梅湯。抬手一飲而盡,體外體內皆涼,此乃一樂也。

冰鑑在周代已經出現,是以青銅鑄造而成的大型容器。其設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放置冰塊,內層則留空。只需打開蓋子,冰鑑便會散發出清涼的冷氣。

「冰箱」蓋面有紋孔,當冰放入箱內,冷氣便可散發出來降低室溫。平民當然沒有這樣大又精緻的「冰箱」,圖為清朝乾隆的掐絲琺瑯纏枝花卉冰箱。
消暑良物
百姓也會在夏季穿上紗造的衣服,這些物料輕薄,透氣度高,可在內衣以外當外套穿。最後,別忘記還有扇子;在街上女子通常用團扇,男子則用摺扇,而有錢財可亂花的,可以僱用一個小書僮或侍女,專門為閣下撥扇。
文:資深歷史科老師馮浩恩老師 圖: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圖書館、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夏日熱辣辣一古人消暑大法
趣問文史系列:
最Hit
連鎖酒樓點心放題優惠!$118/位起4小時任食 再送燉湯/乳鴿 星期一至日適用
2025-08-20 18:30 HKT
酒樓晚市一片死寂!全場吉檯無客 網民批3大死症「酒樓可以被淘汰」
2025-08-20 15:57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