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住Hall|乜嘢係「Hall O」?宿舍有咩活動?準大學生不得不知的舍堂文化

更新時間:06:30 2025-08-14 HKT
發佈時間:06:30 2025-08-14 HKT

經歷過DSE及JUPAS放榜後,昔日的中六生已蛻變為準大學生。大學生活和中學分別甚大,其中一樣最令人嚮往的,相信就是宿舍(或稱為「舍堂」、「Hall」)生活。宿舍除了提供住宿,省卻學生每天舟車勞頓往返大學的時間外,亦會舉辦多項活動及比賽,讓宿生建立社交及自主能力,同時培養歸屬感,甚至形成獨特的「舍堂文化」。究竟宿舍有甚麼魅力?教不少舊生對此念念不忘?準大學生入宿前不妨先看看。

Hall活動

大學校園生活並非只得讀書,宿舍還會舉辦多項活動,讓學生下課之後,可以放鬆及玩樂。例如從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網站所見,該書院的伯利衡宿舍及陳震夏宿舍的宿生會,都會定期舉辦多元化活動,例如春茗、聚餐、歌唱比賽及卡拉ok夜。其他大學的宿舍都大同小異,盡量安排多項活動,讓宿生玩樂之餘,也能促進彼此的感情。有現正於中大修讀碩士的宿生表示,中大每個書院的舍堂文化不同,例如聯合書院的宿舍比較「玩得」,活動較多;新亞書院的宿舍則「較頹」。

高桌晚宴(High Table Dinner)是其中一項最備受重視的活動,也是重要的舍堂文化。香港大學的舍堂,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晚宴,每次都會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演講,讓學生增廣見聞及建立聯繫。出席晚宴的學生,都會穿上正裝及披上港大的綠袍或黑袍,在空間廣闊的飯堂共進晚餐,場面就與《哈利波特》電影中,學生在學院餐廳用饍的時候相似。另外,中大的晨興書院宿舍有共膳傳統,宿生必須參與定期聚餐,出席時要簽到。

Hall比賽

港大的舍堂亦曾舉辦獨特的「Dem cheer」比賽。(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Youtube影片截圖)
港大的舍堂亦曾舉辦獨特的「Dem cheer」比賽。(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Youtube影片截圖)

大學宿舍之間有不同比賽,甚至連層與層之間都有比賽,宿生拼盡全力,非常投入,從中培養強烈的歸屬感。比賽形式多元化,除了有足球、籃球及羽毛球等運動競技之外,還有一些是大家意想不同的。曾經有中大畢業生表示,宿舍有牌藝比賽,宿生通宵鑽研「鋤Dee」技巧,又有UNO及層層疊比賽。

港大的舍堂亦曾舉辦獨特的「Dem cheer」比賽。所謂「Dem cheer」,據說最初是一種幫人打氣的方式,主要是由多名宿生,一邊朗讀鼓勵性,甚至有點「無厘頭」的口號,一邊做動作,形式與中大的「Dem beat」類似。「Dem cheer」比賽期間,宿生都很認真,確保動作整齊及有氣勢,事前花了不少時間練習。

Hall O迎新營

本身是港大舊生的Youtuber柿柿,就曾經拍片分享她數年前在港大「Hall O」的見聞。(圖片來源:柿柿Youtube影片截圖)
本身是港大舊生的Youtuber柿柿,就曾經拍片分享她數年前在港大「Hall O」的見聞。(圖片來源:柿柿Youtube影片截圖)

迎新營(O camp)是大學的重要活動,基本上大部分新生都會參與,宿舍也會舉辦O camp,通常稱為「Hall O」。綜合網上資訊,「Hall O」的內容主要是向新生介紹舍堂文化,讓他們認識其他同學及學長。「Hall O」通常長達數日,新生會參與不同活動,例如遊戲、比賽及練「Dem cheer」等。

本身是港大舊生的Youtuber柿柿,就曾經拍片分享她數年前在港大「Hall O」的見聞。影片顯示,港大「Hall O」的內容頗為豐富,學姊學長會向新生介紹每層樓的獨特文化。柿柿解釋,她所屬的舍堂很重視「樓文化」,每層都有「樓歌」;宿生除了本身的中英文名,甚至可能會有「樓名」。此外,從影片所見,新生玩遊戲之餘,亦會穿着正裝參加高桌晚宴及舞會。

延伸閱讀:本港大學宿位長期短缺 鄰區租金急升10% 大學生:5月搵樓都太遲

Hall潮語

大學有自己的文化,衍生不少專門潮語,第一次聽或會一頭霧水。除了上文提及的「Hall O」及「Dem cheer」以下挑選數個與宿舍有關的用語,為大家介紹一下。

  • 仙/大仙:港大用語,源於英文「Senior」,意思是高年級生。「大仙」負責帶領新生參加舍堂活動,假如新生完成任務,達到指定要求後,可以「升仙」,得到「大仙」認同。這種制度被稱為「仙制」,是港大獨有傳統,有說法指近年「仙制」已式微。
  • 撻皮:港大用語,代表做事馬虎,類似「hea」的意思。
  • 好Champ:港大用語,「Champ」源於「Champion」,有「好勁」的意思。
  • 屈蛇:大學宿位有限,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宿生。有些並非宿生的學生,會偷偷地到朋友的宿舍過夜,這個行為就是「屈蛇」了。有中大宿生表示,被發現「屈蛇」的話,會被扣「宿分」,或影響將來入住宿舍的機會。
  • Dem beat:中大用語,是種一邊叫口號,一邊做動作的活動,與「Dem cheer」類似
  • 出pool:找到戀愛對象,成功脫離單身

Hall會「玩新生」?

宿舍的生活,容易令大學生結交朋友,大家一起參與多項活動及比賽,培養出緊密的群體意識。即使畢業多年,很多「老鬼」(即舊生)依然熱愛舍堂文化,珍惜大家一起學習及玩樂的日子。不過,舍堂文化也不時為人詬病,宿生被質疑玩得太過火,甚至出現疑似欺凌的情況。

例如港大的「仙制」,雖然「大仙」能夠帶領新生適應校園生活,但曾有學生表示,「大仙」有時會提出無理要求,故意捉弄對方,或不讓新生睡覺,以樹立權威。畢業多年的港大舊生程介明曾於報章專欄撰文,表示在1960年代,已經有「大仙」及「Ragging」(玩新生)文化。筆者指出,當時的新生稱呼「大仙」時,不能用「You」,一定要用「Senior Gentleman」、「Sir」等尊稱;新生甚至會被「玩弄」,例如睡着之後,連人帶床被搬至飯廳。筆者形容,這種「Ragging」文化,是新生加入宿舍圈子的「入會必經」,成功「升仙」後,大家就能稱兄道弟了。

筆者的文章續指,由1970年代起,風氣已有轉變,「Ragging」漸漸被取締。近年一些港大學生亦於網上分享,指現時的舍堂文化,已與以前不同。例如Youtuber ChiuChiu在去年拍片訪問港大宿生,一位何東夫人堂的宿生表示,該舍堂已很少在公開場合「Dem cheer」;有李國賢堂的宿生認為,「仙制」已式微,更笑言有時新生會叫「大仙」幫手買飯。另一位受訪的利瑪竇宿舍的宿生,則指「大仙」已不會向新生提出無理要求。

如果大家即將升讀大學,並有意入住宿舍,不妨參與舍堂活動,好好享受當中的樂趣及熱血。不過,謹記獨立思考,不應盲目跟從學長學姊的指示,參加活動及比賽時也應量力而為。順帶一提,宿舍有不少規則,例如中大不容許使用耗電量太大的電器,因此宿生不能帶私人雪櫃入住。凡此種種,都是入宿注意事項,如有疑問,不妨向校方或高年級生查詢。

延伸閱讀:酒店變學生宿舍︱都大新宿舍料率先受惠 釋額外空間規劃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