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寵先生》 香港動物保護法例|映畫說香港
發佈時間:14:00 2025-07-18 HKT

哲學家說,人和動物最大的差異就是人類有理性;然而,人也有沒有理性的時候。在電影《得寵先生》中,任春佳(鄭丹瑞飾)因為家庭事不如意而決定輕生,但是卻被小狗燒腩所救,並逐漸相依為命,小狗最後更改變了佳叔的生命。然而,時有人類虐待動物,而人和動物本應互相照應,我們並不是超越各種動物而存在,所以才會有各種動物保護條例。你知道香港的動物保護法例起源,已經有近100年嗎?
電影《得寵先生》劇照:
相關文章:聖芳濟各書院辦電影《得寵先生》分享會 推動價值教育
衞生防治與善待動物
香港的動物政策早至開埠之初設立,起點是基於華人治養動物與英國人看待衞生問題之上。華人傳統對動物的觀念與英國人並不一樣,因此不會主動與動物保持適當距離,對待動物的手法也有欠仁慈。基於文明、道德、秩序與衞生各種考慮,就開始陸續推出不同的政策措施。
1844年,政府發布了《良好秩序及清潔條例》,「禁止市民不必要地殘害或虐待任何馬、騾、狗或其他動物」。雖然條例是指「禁止虐待」或「殘害」,但置於「清潔」條例之中,多少可見跟衞生有一些關係。至1874年,醫官Philip Ayres表示華人在自家邸宅中養豬,甚至可能會在自己的廚房或床下底找到豬隻,會造成衞生危害。

政府與民間互相合作
除了政府的政策外,民間保護動物組織亦因為動物保護的概念逐漸推廣而紛紛成立。要數到香港最早的民間動物保護組織,就要數到1903年的防止虐待禽畜會(即現時的「愛護動物協會」),主要是希望保護動物在運送、被策騎、被利用時不受過度的虐待或折磨。而政府在戰後亦訂立各式各樣的條例,進一步去保護動物的權益。
然而,政府和大型民間機構終究都會面臨上限而無法接觸全部個案,也無法細緻地處理需要幫助的動物,所以近年亦多有各種小規模的動物義工組織,協助救助流浪貓狗,保障牛隻在道路上的安全等等,就像電影之中Una(盧惠敏飾)就是熱心的狗義工。這些動物義工會更貼地去幫助動物,例如到山上餵飼流浪狗,或者為受傷的狗隻治療。
無論是寵物還是野生動物,牠們都是與我們一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牠們也有感知能力,也會有情感,所以我們和牠們相處,不必視牠們為下等的物種,而是能和我們好好相處的「朋友」。

小話題.大辯論
動物義工
電影中,朗朗(黃梓樂飾)與媽媽(黃美芬飾)對成為動物義工的看法不一致。如果你是朗朗,很希望成為一個能幫助動物的義工,你會如何說服媽媽?

文:漫遊者,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歷史文學士碩士、英國紐卡素大學世界政治與流行文化文學碩士,曾擔任香港漫畫、手遊及中國動畫編劇,著有《看見港漫:香港漫畫的過去與未來》一書。
圖:星島圖片庫
相關新聞: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丨劉青雲憑《爸爸》第五度獲最佳男演員 談善言撼低鍾雪瑩奪最佳女演員 《九龍城寨之圍城》成最佳電影
得寵先生丨鄭丹瑞被揭即興與「燒腩」戴頭罩 盧慧敏心痛謝嘉怡愛犬遭毒殺
愛護動物
醫局街被棄貓咪重獲新生 健康成長尋獲新主人 環保署天眼助守護動物
愛協「全城狗狗行善日」2025︰More than a Dog Walk!
香港寵物節2025|警方首設攤位及分享會 介紹守護動物工作與知識
映畫說香港系列:
《破.地獄》 香港殯葬傳統 反映香港華洋雜處特色|映畫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