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無阻美企來港投資
發佈時間:03:00 2025-10-15 HKT

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持續,中方昨日亦因應美國對華採取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不過,中美商界層面交流從來沒有停過,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接受本報專訪時指今年來港投資的美國企業不減反增,首7個月按年增長逾6%。在特朗普關稅貿易政策朝令夕改下,反而推動不少美企「走出去」落戶香港,尤其受生物科技企業青睞。
劉凱旋日前接受訪問時仍未爆出新一輪關稅戰的消息,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中美早於4月爆發關稅戰。然而,有關舉動未有阻礙美資公司「走出去」,其中今年首7個月落戶香港的美資企業更按年增長逾6%。
劉凱旋說接觸不少外資均表示,「做生意是非常務實的、是需要賺錢的,現在發展得最快的區域是哪裏?一定是亞太地區!歐洲則較多地緣戰亂或糾紛,美國本地也有很多投資者說政策很不明朗」,因此不少資金流入亞洲地區,香港正是其中一個接收得比較多外資的地方。她又引述今年初美國商會調查,有超過六成的在港美資企業相信生意不受中美關係影響,並繼續利用香港作為開拓中國、大中華區、甚至亞太區的業務。
看中內地市場保健需求
對於香港近年吸引不少美國科技企業,尤其是生命健康科技行業,她解釋指創科研究需要大量資金,而香港匯集了全球及內地資金,也有不少家辦、私募基金及投資公司,故吸引不少公司來港找資金。
其次是特朗普的關稅及貿易政策朝令夕改,這種不確定性也推動不少美企「用腳投票」落戶香港,「其實公司和企業做生意,最重要就是要穩定,太多未知數很難專心放在生意增長。」相反,香港堅持自由貿易港定位,沒有設置貿易壁壘,保持着開放型的資本市場,正正吸引外企來港找投資,或作為擴展業務的平台。
至於香港為何受外國生命科技企業青睞?劉凱旋表示,這些企業最主要看中內地市場,由於內地國民富裕水平越來越高,對健康保健的開支也越來越多,他們研發及最終銷售對象也是亞洲人;而香港的科研及高端生產水平既達到國際水平,產品亦能夠銷售海外及內地,「例如香港認可的藥物,在大灣區一定網絡的醫院,已經不用給衞健委再批」,這對外國生科及藥企是極之吸引,簡化其進入內地市場的流程。
除了生科企業,她說香港亦吸引到一些歐洲人工智能、機械人等科技公司,因歐洲生產成本太高,香港則背靠祖國,鄰近的大灣區有很多工廠或合作基地,可幫助外地企業與內地生產商合作,快速且以合理價格生產產品,然後再銷售回他們本國。
投廣署成「GPS」助內企出海
自2023年至今年9月底,投資推廣署已協助了超過130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當中佔超過一半是內地公司,反映香港成為內地企業「出海」首選地。劉凱旋指,署方會為他們擔當GPS導航的角色,並在內地有5個覆蓋全國的辦事處,有時候會主動接觸較大型企業,向他們分析香港為何適合其發展,介紹香港的各項專業服務,例如若想募集資金,會協助配對投資銀行及介紹予港交所(388)。
此外,署方在過去2年多協助逾1300間企業落戶香港或擴展業務,其中首年已為香港帶來了超過1900億元的外來直接投資,並創造了逾20000個新職位,提早完成了2022年《施政報告》所訂立的績效指標。根據2025年《施政報告》,投資推廣署最新目標是在明年起兩年內,引進1200間企業。劉凱旋表示,署方會繼續在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較多落戶香港企業的地區,引進其先進行業,以配合香港的發展藍圖;亦會積極拓展中東地區,瞄準當地需要如綠色現代農業,並為中東資金匹配內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