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地標飛翼獅子像 意科學家證實中國製造
更新時間:15:01 2025-09-10 HKT
發佈時間:15:01 2025-09-10 HKT
發佈時間:15:01 2025-09-10 HKT

近日意大利科學家發表學術文章,證實威尼斯地標有翼獅子雕像是中國唐朝期間的製品。研究人員認為有機會是忽必烈汗贈與馬可·波羅家人的禮物,並在到達意大利之後被修復並改造成如今型態。
對遊客來說,意大利威尼斯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城市畫卷,有歷史建築、水道、鐘樓、紅色屋頂,還有一頭威風凜凜的有翼獅子。它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象徵,雕刻在城市各處的建築物上。最著名的獅子可能是聖馬可廣場旁的廣場上立著的一座青銅雕像,雕像佇立在一根柱子上。根據上週四(9月4日)發表在《古物》雜誌(Antiquity)上的一項研究,意大利北部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鉛同位素分析對金屬獅子樣本進行了研究,發現用於製造原始青銅器上青銅合金的銅來自中國長江。他們說,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座雕像在風格上如此神秘,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它是在敘利亞或安納托利亞當地製作的。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這尊獅子雕像於13世紀就被安置在聖馬可廣場,但比起中世紀地中海歐洲的雕像,它與中國唐代(公元 618 年至 907 年)的雕像更為相似。他們指出獅子鼻子的形狀以及早期獅子角被去除後留下的疤痕,認為獅子本身也經過多次修復,最早的記錄是在 1293 年。
研究人員表示:「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曾在忽必烈汗的宮廷裡住過四年,他們很可能因而獲得這座雕塑。」他們還補充說,這次訪問可能發生在1264 年至 1268 年之間。作者推測,這原是唐代的一種巨大、兇猛、形似獅子的動物,名為鎮墓獸。
他們補充道:「由於缺乏書面資料,這尊雕像抵達威尼斯的意圖和後勤安排至今仍撲朔迷離,眾說紛紜。如果雕像是為了傳遞強烈的防禦性政治信息,那麼我們現在也可以將其解讀為中世紀世界互聯互通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