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天氣引發舊樓危機|何鉅業

更新時間:12:09 2025-08-11 HKT
發佈時間:12:09 2025-08-11 HKT

設立「樓宇維修局」是突破樓宇維修困境的唯一方法。為強化業主的樓宇維修意識而提出的建築物條例修訂尚待通過,近月又發生了一些滲水和喉管爆裂而導致停電的意外。這些個案並不是「自然意外」,而是「人為失誤」,源出於樓宇失修。

舊樓多數無儲備「維修基金」

除非出現「天然災害」或人為破壞,任何樓宇構件或裝置在出現重大破損之前,總會有初步「病徵」,而不會突然「病危」。如果能早發現初期「病徵」,在樓宇失修或局部破損還未造成重大意外前,提早做好必要維修,也絕不會出現近日的大停電事件。停電可能只帶給居民極度不便的日子,但其他樓宇失修事項例如室內結構老化,甚至乎局部結構樓板塌陷卻極可能會導致人命傷亡。

香港50、60年樓齡以上的舊樓,也將有十多、二十層。在70年代初建成的多層住宅大廈,現在很快也將有60多歲;業權眾多,而業主背景複雜,投資者對大廈管理及維修一般欠缺關注,如投資者或長者業主佔比較多,要組織樓宇維修工作定必困難。這類在90年代前興建的樓宇多數沒有儲備「維修基金」作大型維修工程之用,要所有業主合資維修,自然難上加難。

眼見現今大型樓宇維修工程乃頻繁傳出管理不善,質量欠佳與及各種承建商利用不良手法撈取金錢的情況,很難怪小業主們對樓宇維修一事望而卻步。此外,強行要這些業主自行處理、自行解決,雖然合理但是不現實,只會連年拖延,影響公共安全。

倡成立「樓宇維修局」

因此,筆者仍然相信需要成立一個由政府全資擁有而獨立運作的「樓宇維修局」,為樓宇安全這重大社會問題「守龍門」。這個本人倡議多年的「樓宇維修局」將為未能遵辦「強制驗樓通知」的業主綜合處理驗樓及維修工作。「維修局」以一個「項目經理」的角色,全權按「維修局」自訂要求及條件外聘專業顧問公司及維修工程承建商執行驗樓及維修工作。「維修局」除了向大廈業主收取實際外聘顧問費用及承建商工程費用外,亦可收取「管理費」支持「維修局」的日常開支。

同時,亦可徵收懲罰性附加費以鼓勵有能力的業主自行處理維修工作。這「維修局」以一個透明、獨立而又有系統的方式,在不受市場利益操縱的環境下,以獨立「營運基金」模式為社會提供一個重要而可靠的樓宇維修管理服務,真正紓解民困。

何鉅業
建築測量師、香港樓宇安全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