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必學「保命」良方秒穩父母情緒 10句跟父母說的窩心話︳梁永樂專欄

更新時間:11:09 2025-08-10 HKT
發佈時間:11:09 2025-08-10 HKT

時光荏苒,學期完結又準備新一學年,若果問父母最希望子女學懂一件事,會是甚麼?孝順?自主溫習?搵錢?我就聯同校長、心理學家、AI設計了十句由子女給父母的窩心說話,秒速穩定父母情緒,希望子女學懂助人自助、管理情緒,從而學懂愛。先免責聲明,十句話不代表適合所有小朋友及父母,肉麻敏感的家長慎用: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1:「爸爸 / 媽媽,你依家個樣有啲嚇親我⋯⋯」

這句應是小朋友最大機會用,不信的話,發怒時照一照鏡。子女這句話運用得宜,既可保命,又可喚起父母保護子女的本能。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2:「你仲愛我嗎?如果愛,可唔可以攬下?」

學懂這句話,對身邊所愛的人都效果昭著,隨着小朋友年紀漸長,或夫妻之間隔閡越闊,或許我們都已忘記擁抱或被擁抱的感覺。
另外,建議家長平日建立「愛的暗號」(如專屬擁抱姿勢),讓孩子能在衝突前主動啟動安撫機制。此外,這句話由女兒對父親說尤其有效果。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3:「我哋玩『邊個忍笑先』好唔好?睇下我個鬼臉!」

子女成長過程中,衝突無可避免,若非「死人冧樓」的事,不妨教懂子女先將你怪責的注意力轉移到遊戲,家庭關係有時不缺愛,而是欠一份幽默感。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4:「你可唔可以講細聲啲?我耳仔痛痛哋⋯⋯」

教導子女將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生理感受」(耳朵痛),彼此建立非暴力的溝通,當彼此說出受傷害的話時,就暫停衝突激化。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5:「老師話嬲嘅時候要似恐龍咁『呼 —— 』呼氣,一齊試下?」

這話奧妙之處是借力打力,引用老師的權威,一同學習面對情緒的方法。不是漫畫般神化呼吸法,而是一同練習呼吸,達到互相協助紓緩情緒。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6:「我畫咗張『唔嬲券』送畀你,而家就可以用㗎!」

若子女運用這句話純熟,可操控父母到「暈陀陀」,子女送給自己的就算是一張紙也會當作如珠如寶,而這一紙「唔嬲券」當你履行時,容易產生難以抗拒的優越感。不過,「唔嬲券」最重要的精神是父母與子女的契約精神。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7:「上次我哋去公園玩,你唔係話好開心咩?」

這句話於父母「火遮眼」時,應避免使用,適用於「未嬲完」,喚起快樂的回憶。理論「回憶正向經驗能擴展解決問題的思維」,簡言之,目的是「嬲你唔落」。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8:「我知道頭先係我錯,但我更鍾意你溫柔地教我⋯⋯」

若小一小朋友懂得運用這句,應列入資優,能穩妥拿捏父母心態。父母很多時不是怪責子女犯錯,而是犯錯後的態度,如說謊、推卸責任或拒絕認錯。若子女認錯後補一句「你平常教我的方式更容易讓我記住」,小朋友有足夠智慧當父母了。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9:「你係我最犀利嘅平靜超人,依家需要你嘅超能力!」

絕大部分人都喜歡被讚賞,子女讚揚父母更是欲罷不能。由子女口中被形容為控制情緒的超能力,你還好意思繼續生氣嗎?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跟父母說的窩心話10:「無論點,你永遠係我最愛嘅爸爸 / 媽媽。」

這句話不用教,只需教他們說出口,方法就是由你先說出口。(每日一次至無限次,每次不限時。)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擔任教育公關超過十年,同時為香港電台家長節目 《我們不是怪獸》及商業電台教育節目 《334校網》 主持人,致力將學校特色、優點,透過媒體及各種途徑宣揚,讓公眾特別是家長了解學校的理念更多。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相關文章︳新移民女生衝破弱項獲4年大學獎學金: 「沒辦法改變環境,就努力適應環境」︳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全港唯一航海中學助學生考專業船長牌提升自信和價值 畢業後就業待遇好︳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多元活動做劍擊BB、粵劇BB參加比賽表演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訓練小朋友自信和見識︳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BB手球班」 打入全國賽16強 體育競技助孩子成長 比獎項更受用︳梁永樂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