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呈分試︳保良局何壽南小學視藝教學全面睇!校長:「視藝多方面提升學生興趣 有助身心健康 」
發佈時間:07:15 2025-05-16 HKT

小學呈分試︳提起啟德,除了體育館和新樓盤受注目,多所落戶該區的學校都漂亮得教人難忘,其中保良局何壽南小學(下稱何壽南小學)用上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入不少環保元素如清水混凝土外牆,令學校滲出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式優雅,剛好呼應了學校視藝科的藝術教育,陳紫霞校長說:「藝術教育是我們教學的願景,也是我們發展的關注事項。」
小學呈分試.視藝科︳更懂得欣賞世界
陳校長形容「美」是藝術教育中一個很重要元素,全因善於欣賞美,才懂得欣賞世界的真、善、美。「今年我們除了參考教育局的價值觀教育外,也着意讓同學建立健康的身心靈,在藝術教育裏,他們除了學習繪畫技巧,藝術正好是一道情緒紓緩的途徑。」何壽南小學過往在精神健康日,曾讓同學嘗試禪繞畫及曼陀羅藝術(Mandala Art),希望同學透過這些藝術活動,得以紓緩壓力。「家長不要只着重追求技巧,或者常疑問是否要整一件東西、畫一幅《清明上河圖》才是藝術?藝術教育裏除了欣賞外,創意和解難也是需要,比如STEM早就和ART結合(STEAM),當中也能培養解難能力,所以如果媽媽認為視藝科還是『畫畫的年代』,我們要進步了,要全面發展藝術教育。」

視藝精英 廣納不同潛能
將視藝科提升為藝術教育,何壽南小學以啟發孩子藝術潛能為目標,陳校長說:「老師會在視藝堂細看同學在哪方面有長處,然後挑選表現出眾的同學參加視藝精英。」
乍聽視藝精英似是拔尖,視藝科科主任梁穎訢老師解釋是系統化的培訓。「同學各有不同天分,有些可能繪畫能力或立體創作力高,有些擅長電繪,甚至於表達藝術的能力較強,甚或不是課堂上的創作。」這種給梁老師形容為另類的藝術創作,可能是同學自家砌的模型,又或一些設計思維的創作,只要出眾,學校一樣納入視藝精英。「部分家長都希望同學能發揮視藝所長,放心交給我們栽培 。」大部分視藝精英由小一開始培訓,經過六年時間,梁老師揚言同學不論視野、技能甚至興趣方面都有所提升,亦講求更多的社群合作。「每年都會有『藝術家到校』或藝法局的一些支援活動,讓同學有更多機會跟藝術家對話,不止要了解他們的創作意念,特別要學習他們很多背後奮鬥的故事。」透過跟藝術家接觸,同學知道學習藝術是一種堅持。

課程鋪墊到中學
每當提起藝術,好像有一種距離感,學校着力施行「美感教育」,如何做到?「同學甫踏入學校,已經接觸及沉浸在美當中,你看學校營造的環境、同學的作品布置,我們在這方面是有一定要求。」課程方面,陳校長說除了正規的視藝課外,多元學習課亦滲入美學元素。「各級的多元學習課中,為了承傳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會畫龍;同學繪畫的龍,不論構圖和顏色都不盡相同,如何去欣賞?老師在課堂便需要作出相應教學。」
高中的視藝課程有視覺藝術評賞部分,而何壽南小學已着重這方面訓練。「在評價方面,老師會教導同學一些較專業的名詞,好像『你的用色很鮮艷』、『構圖方面你運用了那些技巧』等。」陳校長認為一些大知識、大學問的確於中學或大學才需要學習,但學校的取態是讓同學在小學階段先種下一粒種子,升中後面對要求高的視藝科就不會感到難適應,因為小學的課程早就鋪墊到中學。「事實很多同學升中後,在視藝科表現得很出色,高中也選修VA。」近年DSE視藝科的報考人數屢創新高,剛剛2025年4月1日開考就有近4,000人報考,可見其吃香程度。

多方面提升興趣
術業有專攻,既然視藝科需要多方面能力,一個非常現實的考量若然孩子無甚天分,學校會怎樣提升他們的興趣呢?梁老師說:「首先設計課程時,我們採取主題單元式學習,每個主題都貼近生活,以他們的興趣為本;好像近來熊貓大熱,一年級特別喜歡動物,就讓熊貓引入他們的課題中,至於高年級就會有一些與時並進的課程如電繪,因為他們早就熟悉iPad操作,就讓他們學習使用procreate繪圖軟件,所學技巧將來到中學甚至大學也適用。」此外,梁老師強調教學時會有很多正面的鼓勵,不會否定學生的創作。「如果同學有需要改進,老師會用具體的回饋告訴他,讓其掌握得更好,最重要讓學生有創作的自由,不作出限制。」即使教學要有一定目標,梁老師認為同學只要能就着目標而於創作上有回應,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學習。

螺旋式學習 輕鬆面對呈分
小學階段說來說去重要關口都是呈分,雖說視藝科的呈分比重於2026 / 27學年起由三分下調至兩分,重要性卻不減。梁老師補充:「我們是一個螺旋式學習模式,那些元素於每一個級別裏早就已經涵蓋,同學所學只不過是每年加深,所以當他們需要呈分時,一般都不會特別吃力。」梁老師不諱言呈分是重要,但老師不想給同學太大壓力,不會將「視藝呈分」掛在口邊,也將整個過程以持續式評估來進行。「有些學校的呈分模式是設定三小時內完成一幅畫,我們不用一次過考試去評定同學的表現,以全學年觀察,期望各方面更見平衡。」

後記:放下手機 放眼世界
家長常有困惑,自己都不懂得藝術,如何協助子女面對如此多元化的視藝科?「個人覺得教育不是操控或監管,而是互相影響,老師常跟同學說要學習不同角度的欣賞,所以家長都要放下手機,放眼大自然就有很多美麗,單單花朵就有不同形態,要是親子之間缺乏這種溝通,那麼家長先要提升自己,用眼睛去欣賞一切,而不是局限『你要跟着這樣這樣畫』;只要大人有改變,孩子自然也有所轉變。」陳校長說。

視藝 X STEAM 以燈光療癒身心
視藝科與其他科目有「多邊關係」,當中STEAM早就跟Art拉上關係,為了將Art體現於跨學科中,本學年在小五優化了一個新課程,全部學生會在STEAM Day展示「一盞令人愉悅的燈」。
「設定這個主題,主因是我們關注到學生的身心靈健康,擬定就着圖書館這個空間,一盞怎樣的燈能令走進來的人看一眼便感到快樂?」一盞帶來溫暖明亮的燈,正是跨常識、視藝與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一次合作。「同學透過常識學習到燈的不同功能,視藝方面會教他們欣賞不同的燈飾設計師或裝飾藝術家,怎樣透過燈飾去表達意念,然後同學會開始探索不同物料,着手研究應用於製作的可能性。」那麼ICT呢?「提供大量不同的LED燈,讓同學自行選擇,之後就開始啟發他們的創作意念。」來到這階段,視藝元素再次上線,同學需要繪畫設計圖,經過多番修訂,最後要製作原型(prototype),過程中依然需要不停修訂,最終才能真的製出成品。完了吧如無意外?早着呢!「學生最後要拿着自己的成品跟師生們分享,這同時是一個說話訓練,我們這個校本課程設計也將會與學界分享。」



文:劉佩樺 圖:霍楚暉、受訪學校提供
相關文章︳小學呈分試│視藝科呈分試評分標準公開 搶得1分得1分!應試2大技巧必知
相關文章︳小學呈分試︳呈三2大關鍵影響!banding升跌關升中「大抽獎」事?叩門睇重呈三成績?
相關文章︳小學呈分試︳呈三中文急救必讀!專科老師教中文閱讀理解2個拆解方案+中文作文4個急救法
相關文章︳小學呈分試︳專家教12招對付呈三數學 試前3「要」點+4大課題12個陷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