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推動學生成長 從實踐開始
發佈時間:10:00 2025-08-14 HKT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簡稱「秀天」)自創校以來已有逾五十年歷史,自2001年遷入現址後,與寶達邨社區一同成長。作為一所屋邨小學,校方堅信學生的成長不應受到社經背景或家庭環境所限制。校長葉春燕表示:「我們深信,只要以專業的教育精神服務孩子,便能將最好的教育帶給每一位學生。」在葉校長與專業教師團隊的帶領下,學校致力營造一個公平、關愛與多元共融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愛與支持中茁壯成長。
葉春燕校長強調,秀天一向重視實踐為本的教育理念,反對流於口號式的教學。學校致力將不同課程有機整合,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從實際經驗中學習與成長。「我們經常強調,學校是學生的,也是屬於社區的。學生在屬於自己的校園裏享受學校生活,投入感與歸屬感會更高。」
從生命教育了解生命價值 舉辦社區活動推動學生成長
學校設有生態學習中心及生境園,學生可親手種植樹苗,每年也安排前往嘉道理農場進行生態學習,近距離觀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校園內栽種逾70種植物,涵蓋土耕與水耕技術,所收成的蔬菜及農作物部分會送贈長者或社區團體,讓學生在分享成果的同時,學習關愛他人。葉校長表示:「當孩子將自己的心血與別人分享,不但能幫助他人,更會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除了植物種植,秀天亦設有動物飼養計劃,包括盾臂龜、墨西哥蠑螈、熱帶魚等水生動物,甚至飼養珊瑚,待其成熟後計劃放回海洋,藉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為加強實踐學習,學校設立「動物照顧值日表」,由不同班別輪流負責餵食、換水、清潔魚缸等日常工作,並撰寫「動物觀察日誌」,記錄動物行為與健康狀況。

學校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主動參與社區活動,例如前往寶達邨向街坊報佳音,與長者交流互動。葉校長指出:「這些活動能提升學生的歸屬感與社會責任感,亦讓他們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溝通,逐步培養同理心與成熟感。」
葉校長強調:「這些細節安排讓學生真正從實踐中學習責任與尊重生命。他們不再只是學習知識,而是經歷與生命相遇,並成為其中一分子。」
培養關懷與領導力 幼稚園交流加深責任感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領導力與照顧能力,學校安排幼稚園學生到校參觀,由高年級學生擔任「小導師」接待。小學生雖仍在成長階段,但當幼稚園同學來訪時,他們往往主動展現出關懷與照顧的能力,模仿從父母或老師身上學到的行為,例如牽着對方的手、細心詢問口渴與否,甚至主動遞上益力多。這種貼地的教育模式不僅培養責任感,也讓家長見證子女的成長與改變。
多元課程拓展視野 工程體驗與價值觀教育並重
秀天因應小學課程彈性,為高年級學生設計人性化學習體驗。學校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作,安排學生走進工程師工作場地,親身了解行業運作,並在西九文化區發表觀察與報告。此舉拓展學生眼界,有助日後選科及生涯規劃。
此外,學校聯同非牟利機構、大學及商業機構,推動價值觀教育,涵蓋正確理財觀、性教育、中草藥文化等主題,促進學生知識與價值雙重成長。
耐心與愛心建立師生關係 多元教學激發學習動力

葉校長指出,秀天的老師們擁有幽默感,善用教育戲劇、電子教學等多元形式,展現教學魅力,讓課堂生動有趣。透過創新教學,教師以正面影響力引導學生,不僅培養正直品格,更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追求知識與成長。
學校亦注重正向教育,推行「感恩日記」和「每月之星」活動,鼓勵學生分享正面行為。配合「校本輔導獎勵計劃」與「學校存摺」,讓學生完成任務累積積分兌換獎賞。學生更透過製作漆扇,建立與家人的責任協定,延伸家庭教育。
面對學生行為問題,秀天堅持人性化教育,讓學生靜觀自省,輔導家長接納子女犯錯,並從輔導層面協助他們重新站起,營造包容、開放的學習氛圍。
特色活動擴闊眼界 國際遊學與多元運動

葉校長強調:「小朋友的視野要廣闊,除了了解國家的高速發展與成就,也應欣賞世界多元發展。」因此,秀天每年舉辦遊學團,今年學生赴加拿大體驗當地生活模式,亦到韓國認識科技發展。
學校積極引入芬蘭木棋、棍網球、非撞式籃球和躲避盤等特色運動。葉校長相信,運動釋放安多酚和多巴胺,有益身心健康,有助學生保持頭腦清晰,減輕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效能。
高年級學生還可參加「乘風航結伴同航」及「乘風航伙伴計劃」,由中學生一對一帶領,透過精心策劃的海上活動挑戰自我,鍛煉毅力及抗逆能力。學校亦舉辦「成長的天空」輔導小組,促進學生合作、解難,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
家人相伴開展新旅程 小一新生體驗成長意義

從幼稚園踏入小學,面對截然不同環境,秀天希望學生在家人陪伴下順利踏上人生新里程。為此,學校為小一新生舉辦「開筆禮」,讓孩子認識成長的意義,提醒家長成為子女堅強後盾,陪伴他們共享喜樂與挑戰。
入學後,學校透過「小一銜接百日成長計劃」、「生態教育」及「小小奧運會 」等活動,讓學生製作傳統漆扇,學習中華文化精髓,並鼓勵他們為家人服務,開始關注周遭事物,體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這些活動亦讓家長清晰掌握子女入學百日的成長進程。
葉春燕校長 總結
「我們相信,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讓學生在關愛與實踐中成長。當他們在校園裡找到歸屬感,自然會將這份愛延伸至社區,成為有責任感和同理心的人。」
地址:觀塘寶達邨
電話:2348 4218
網址:www.smpcps.edu.hk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