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接17,000宗網購投訴!話明「本地退貨」冇得退?智能櫃亂收費? 自提點混亂任取貨? 教5大貼士免中伏!
發佈時間:14:00 2025-08-14 HKT

消委會網購投訴|近年來,內地電商平台積極拓展香港市場,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如「一件包郵」、免運費及本地退貨等吸引本地消費者。然而,這股熱潮的背後卻伴隨著不少爭議,許多消費者卻買到「一肚氣」。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今日(14日)公布數據,2024年共接獲約17,000宗有關網購的投訴,佔整體投訴個案的約四成。報告中提到三個值得消費者關注的投訴案例,這些案例包括網購平台未能履行其對香港本地退貨的承諾、在智能櫃取貨後仍被收取逾期費用,以及自提點的取貨安排和服務質量不佳等領域,《星島頭條》將為大家深入剖析三宗投訴案例!
消委會網購投訴個案1︰跨境購物「支持香港本地退」 退貨時卻被拒

消委會接獲其中一個網購投訴個案——事主魯小姐透過內地某電商平台購買了一部價值約¥1650的電腦顯示屏,平台明確標示「支持香港本地退」,於是她支付了¥72的運費,並選擇了平台合作的快遞公司進行跨境配送至香港。但當魯小姐在香港收到顯示屏後,發現該產品出現故障。她隨即向電商平台提交退貨申請,並根據「本地退」的條款,將顯示屏送至平台合作的物流公司於火炭的營業點退貨。
怎料在營業點等候近40分鐘後,她被告知因系統問題無法立即辦理退貨申請。最終,魯小姐將顯示屏留在了營業點,並在同日獲得了人民幣¥72的運費退回。
向電商平台提出投訴 僅獲回覆不支援香港退
不久後,物流公司通知魯小姐,聲稱該顯示屏「不支持香港本地退」,並要求她取回貨品。魯小姐隨即向電商平台提出投訴,並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內不斷跟進,重申她的退貨要求,但平台僅回覆表示該貨品不支援香港退貨。經過仔細查閱訂單紀錄,魯小姐確認該顯示屏確實支持香港本地退貨,因此她決定向消費者協會求助,要求電商平台安排退貨及退款。
消委會隨即展開跟進,最初A電商平台並未因協會的介入而作出回應。然而,經消委會多次與A平台聯絡後,約一個半月後,A平台終於回覆,表示經審查相關資料後,已為魯小姐辦理退貨,並獲得全額退款。
消委會網購投訴個案2︰限期內於智能櫃取件 仍被收逾時罰款收費

消委會接獲第二個個案是關於智能櫃取件,提醒她需在24小時內前往指定的智能櫃取件,否則將會產生逾期收費。她在翌日下午12時14分前往取件,距離收到短訊的時間尚未超過24小時,然而智能櫃系統卻仍向她收取了$10的逾時取件費,令她大感困惑。
消委會接獲第二個個案事主杜小姐於2025年1月1日下午12時27分收到B速遞公司發出的短訊,提醒她需在24小時內前往指定的智能櫃取件,否則將會產生逾期收費。她在翌日下午12時14分前往取件,距離收到短訊的時間尚未超過24小時,然而智能櫃系統卻仍向她收取了$10的逾時取件費,令她大感困惑。
杜小姐隨即透過B公司的官方網站查詢收費安排,但僅收到B公司的廣告訊息,並未獲得任何實質性的回應。根據B公司網站說明,首24小時內完成取件是免收費用的,而她的取件時間明顯在限時之內,卻仍被收取費用,令杜小姐質疑系統計算的準確性。最終她向消委會投訴,要求商戶退還不合理的收費。
技術原因致接收短訊時間延遲
經消委會介入及跟進後,B速遞公司回覆指系統是根據短訊的發送時間來計算取件時限的,而該短訊發送時間為1月1日上午10時47分,因此向杜小姐收取了逾期取件費。B速遞公司隨後聯絡了杜小姐,解釋雖然短訊在系統中已發送,但由於技術原因,她實際接收短訊的時間有所延遲,導致誤收逾期取件費。最終,B速遞公司安排退回相關費用,杜小姐亦接受了退款安排。
消委會網購投訴個案3︰自提點管理不善 貨件最終丟失

消委會今次提到的第三宗個案事主韋先生11月初在網購平台訂購了數件貨品,總金額¥270,並選擇經由C物流公司以「包郵」方式集運到港,然後到與C公司合作的自提點取貨,毋須支付額外運費。他於11月12日收到C公司短訊,告知貨件已到達自提點。但當晚韋先生前往自提點取貨時,卻被告知貨件在下午已被取走,令他感到震驚。
質疑自提點職員核對取件人身份程序
韋先生觀察到該自提點原是一間商店,與多間物流公司合作,所有集運貨件都堆放在商店後巷外,且無人看管,途人可自由進出。職員平時專注於店內銷售商品,只有在顧客取件時才會前往取貨區域。他對自提點管理表示不滿,認為貨件未獲妥善保管,並質疑職員核對取件人身份的程序。隨後他向消委會投訴,要求C公司調查事件。
經消委會跟進後,C公司回覆指已知悉韋先生的不滿,並確認貨件已遺失,承諾會根據條款對遺失的貨品全額賠償約¥270,而賠償金額將直接存入韋先生的電子錢包。
相關新聞:星島申訴王 | 拼多多多區自提點淪陷 店員大爆辛酸史:客人野蠻兼爆粗
消委會建議使用網購物流服務5大注意貼士!
1. 物流收費與服務條款要睇清!
在選擇物流公司時,消費者應該注意各家公司的收費標準和服務條款可能存在差異。建議提前了解貨件的收費計算方式、收費重量的單位、最低消費金額及手續費等。此外,消費者還需留意不同的派送選項,包括上門派送和自提點取貨的收費差異,並注意是否有其他特殊費用,例如逾期取件費等。
2. 自提點有風險!
若選擇自提點取貨,消費者需確認該自提點是由物流公司自營還是合作商戶提供。若是自營點,物流公司能直接介入處理貨件問題;而合作自提點則可能不在物流公司的控制範圍內,若發生糾紛,物流公司可能會建議消費者自行與該自提點協商。此外,消費者應注意,某些物流公司可能僅通過專屬應用程式提供貨件狀態更新及取件碼,使用此類服務前需下載相應的應用程式。
3. 貨件遺失/損壞賠償政策要留神
貨件遺失或損壞的賠償安排依據物流公司的條款而定,賠償金額可能基於實際貨物價值或運費計算,且通常設有上限。若需寄送較貴重或易損的物品,消費者應考慮購買額外的物流保障計劃,例如提高賠償額或加購商品檢查服務等。建議向網店或賣家確認包裝是否足夠保護,並在包裝上貼上「易碎物品」等標籤。收到貨件後,應儘快檢查包裝,如發現損壞,需拍照留證,並及時通知物流公司,附上購買單據及交易證明。
4. 產品標準、規格及標籤與本地有出入
由於不同法規,境外銷售的產品標準、規格及標籤等可能與香港有所不同。消費者在境外平台購物時,應仔細閱讀產品詳情及功能描述,以確保產品符合個人需求。同時,需留意產品是否受到出境或入境限制。更多有關網購的消費提示,消費者可參考消委會網站提供的資訊。
5. 退貨流程宜先協商
不少消費者購物時,都未有留意退貨條款,這部份大家都經當忽略!消委會就建議消費者應首先與平台、網店或賣家協商,確認退貨的具體安排,並保持與商戶的密切聯繫,以確定商戶是否已收到退件、貨品狀況、退款渠道及退款時間等。如遇爭議且無法與商戶達成共識,消費者可聯絡消委會尋求調解。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