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民 - 善待家長自己的情緒|家長教室
發佈時間:18:00 2025-08-30 HKT

早前荃灣發生的家庭慘劇,令社會再度關注家長的情緒與壓力問題。許多家長日復日奔波於工作與家庭,被子女成長和家庭幸福牽動,一心照顧家人,卻忽略自己的情緒健康。若長期壓抑與積累負面情緒,不僅影響自身健康,更會逐漸損害家庭關係,甚至成為矛盾衝突的根源。因此家長必須學會善待自己的情緒,這不但有助家庭和諧,也是自我成長的基礎。
家長的情緒是真實而且有意義的。教養子女、經濟壓力與生活中種種困難,容易帶來焦慮、無助及煩躁。這些感受並不代表無能與失敗,而是面對現實壓力的自然反應。家長需學會覺察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反思近況:「我最近有甚麼壓力?甚麼事令自己不開心?」承認及面對自身面對的問題,才能邁向自我修復和正向的改變。
延伸閱讀:Laura姑娘 - 善用暑假提升親子關係|家長教室
首先,要善待自己的情緒,需要接納與理解自己。家長毋須強逼自己時刻積極,也不必因偶爾低落而自責。可嘗試不同方式紓壓,例如運動、閱讀、聽音樂、抒發感受、與親友傾訴,不僅能釋放情緒,亦可獲得支持。若發現情緒困擾持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便應主動尋求社工或心理專業人士協助,積極參加社區家長情緒講座、小組與工作坊,從其他家長經驗中吸取力量與方法。
其次,情緒健康直接影響家庭氛圍與子女成長。家長懂得自我調節,能夠營造開放及正面的溝通環境,子女從中學會情緒管理及面對壓力。相反,假如家長長期壓抑自己,負面情緒會傳遞給家人,加深與家人之間的隔閡與矛盾,親子關係亦因而受損。
延伸閱讀:爸媽「同步在線」 統一管教準則 孩子更安心|家長教室
總結而言,家長要經常省察自己:「我最近有否善待自己的情緒?」積極面對與照顧內心需要,不僅是自我關懷,更是給予家人最大的安全感和力量。願每位家長都能學懂善待自己的情緒,讓家庭成為家人最堅強的後盾和溫暖的依靠。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梁康民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親職教育註冊社工梁康民。
延伸閱讀:父母情緒反應過大 孩子易吃不消 社工傳授溝通技巧|家長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