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嘈吵怎麼辦?呵斥或適得其反 「無聲管理」更有效|學友智庫
發佈時間:18:00 2025-08-14 HKT

粉筆灰飄散的教室裏,一位教師輕聲說:「請翻開課本第42頁。」話音剛落,學生們便安靜地翻動書頁。而隔壁教室此起彼伏的「安靜!我說安靜!」卻收效甚微。這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思考:教師的威儀,究竟來自於聲音的大小,還是內在的沉穩與自信?
初執教鞭時,我也曾誤以為提高音量就能震懾學生。面對課堂的嘈雜,我總是不自覺地拔高聲調;遇上調皮的學生,更是忍不住嚴厲呵斥。然而,這樣的「聲威」策略往往適得其反——學生們要麼短暫噤聲後故態復萌,要麼以更隱蔽的方式繼續嬉鬧。
延伸閱讀:3招預防沉迷打機 改善親子溝通|學友智庫
這種挫敗感讓我開始反思:難道課堂管理只能依靠教師的嗓門嗎?一次偶然的嘗試改變了我的想法。
那天,課室裏的竊竊私語再度響起,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大聲喝止,而是輕輕放下課本,靜靜站在講台前,目光緩緩掃過教室。奇妙的是,前排的學生最先察覺到異樣,迅速坐直了身體;這份安靜像漣漪般擴散,不到一分鐘,整個教室便恢復了秩序。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沉默,有時比聲音更有力量。
這種「無聲管理」之所以有效,在於它打破了學生的預期。當他們習慣了教師的怒吼,突然的靜默反而會引起他們的警覺。此外,目光的凝視能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而同伴之間的互相提醒,往往比教師的訓斥更為直接。這讓我明白,課堂管理的關鍵不在於音量,而在於時機的把握與氣場的營造。
延伸閱讀:方富正 - 如何規劃DSE試後的「假期」|學友智庫
如今,我學會了用聲音的節奏來調節課堂氛圍:講解重點時語氣堅定,討論時輕聲引導,必要時以靜默代替斥責。這樣的轉變不僅讓課堂更加有序,也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與信任。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以聲壓人,而是以德服人;真正的權威,源於教師的修養與智慧,而非嗓門的高低。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黃雨晴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小學中國語文科教師。
延伸閱讀:彭樂謙 - 拉闊成功的定義 看見學生的努力|學友智庫